首页 > 亲子知识 > 早期教育 > 当骗子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当骗子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来源:哇咔屋    阅读: 2.9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当骗子的人都是什么心理,被骗的人防范意识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很多不法分子看中了这一点,想要谋取一定的利益,这种行为是非常恶劣的,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当骗子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当骗子的人都是什么心理1

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到并重视防骗知识

不得不说,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人喜欢日韩动漫、有人喜欢明星八卦、有人喜欢飞机大炮,他们的关注点热衷于此。对于那些防骗知识,即使看到了也只是抱着看热闹的想法。

心里想着:能被骗子骗得都是头脑蠢的人,像我等精明之辈怎可能被骗?不屑之余,看过的防骗知识压根就没放在心上。从战术上就藐视骗子,怀有这种想法的占了绝大多数!要知道,连大学教授也有被骗得团团转,所以还是要重视的。

诈骗手段高明、会玩心理战

现在的诈骗毫不夸张的说,都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链。像拍电影一样,首先由“编导”根据不同的受众人群进行精密的骗局设计,然后进行“彩排”,根据反馈出现的效果重新修改“剧本”,最后“导演”上场,指挥各个“演员”做好角色扮演。整个过程衔接紧密,受害人一直被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反应的机会。

骗子往往会根据人的心理,选择一些人的“要害”,营造一种紧急气氛,而且会让受害人自愿“保密”,让外人没有参与提醒的机会。其实,被骗的过程就相当于一群人在忽悠你的过程,所以一定要“静”斗群敌。

诈骗手段更新快,骗子防范意识强

诈骗手段从实施到被害人报案,到被各类媒体报道,再到被受众人群接收,需要一些时日。在这期间骗子往往早就“功成身退”。都是行走江湖多年的老手,一有个风吹草动骗子比谁都反应快。骗子集团对新闻的敏感度远比你高,在你接收到消息的时候,说不定早已开始实行下一个诈骗项目。

当骗子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唯有消灭魔心。

1、侥幸心理

任何人都会有侥幸心理,都相信上天终有一天会眷顾自己。而骗子会让你相信上天是在眷顾你,并且机遇难得,一旦错过你就会沦为庸人。每个人都会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虽然你心里觉得有丁点不踏实,但你还是选择相信自己运气并不会太差,万一成功了呢?

2、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较差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把社会想的很简单,想着自己不会碰到这样的人,尤其是还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在这类人群中,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社会的历练,对社会上的骗术还不是很了解,轻易相信对方,很容易就被骗了。尽管这些大学生经过学校无数次的防诈骗培训,但是这类人,没有社会意识,疏于防范,很容易就上当受骗了。

3、贪小便宜,急功近利

比如说有一些很传统的骗局,骗子会说你丢钱了,或者说自己捡到钱了,想让你跟他一起分。如果这个时候你心动了,那就进了骗子的圈套了。

我们在新闻上看到很多被骗的案例,仔细想想很多最初都是一样的,贪图小便宜。如果你不去看,不去围观,不报侥幸心理,那你被骗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很多。

贪心是很多人都会有的心理现象,大家都会觉得赚钱不容易,能省一点就省点。因此贪心也成了广大受害者的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所以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人们的贪心等非分之想,受害者往往是被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吸引,这些人见“利”就上,结果就轻易的被骗了。

现在有这么多的防诈骗知识,但没多少人会真正关注,很多都是等到自己被骗了才开始后悔没有去学习那些防诈骗知识。

对于防诈骗,还是希望大家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控制住自己的恐惧和贪婪,不要被诱惑迷惑了双眼,也不要被畏怯牵绊了双脚。重视骗局信息,事越急越要冷静,不贪便宜不妄想,及时报警。不管怎样,个人还是要有防骗警觉意识!

当骗子的人都是什么心理2

骗子常用心理学手段解析

1、得寸进尺效应

又叫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比如小编就曾在火车站遇到过这样的骗子,说自己没钱买车票问你借9块钱。如果你拿出了9块钱他又会说是19快,故意在钱的具体数额上含糊不清,最后被骗走59快钱。

骗术开始都是先让你答应某个无关紧要的小要求,在慢慢加大伎俩,让你深陷其中。

2、公开承诺

在传销洗脑类组织中最为常见,通常形式是喊口号,做演讲。

当你在很多人面前做出承诺或表达态度后,你的行动已经预先做出了表率,你的思想会为了支持你的行动而变的更加坚定(行为改变思想),同时,公开的方法会让你产生对他人的评价的顾忌,特别是在那么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让你深陷在其中。

当骗子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第2张

3.群体效应与内爆现象

电话诈骗中通常会将成员与其先前的社会支持系统分离,也就是不让你和别人交流。

这样可能会出现一种社会内爆现象:外部联系逐渐减弱,每一个人都只和骗子联系。一旦与家人和朋友失去联系,他们就无法反驳。

而骗子往往不会一个人行动,在电话诈骗中往往有很多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形成了一种对面人很多,很可信的错觉。这是群体塑造人的观点和行为的力量。

4、态度免疫策略:

这种手段在骗老年人的`保健品中最为常见。

为什么有的人被骗后,哪怕警察或者周围的人给他指出了骗子的套路,他还是深信不疑呢。这就是无良骗子对你使用了态度免疫的手段。

态度免疫,就像抵御流行疾病时使用疫苗一样,思想也可以打上疫苗。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态度免疫:我们通过事先给自己提供反驳该信念的少许资料,这会帮助我们日后具有抵御说服的能力。

保健品推销员往往事先给老人们打好了预防针,辟谣反而被骗子借力。当他人的辟谣被歪曲解释后,还有谁会投入一丁点的注意力呢?

当骗子的人都是什么心理3

受骗的典型心理

我们之所以上当受骗,除了骗子的狡诈之外,我们自己是不是常有以下几种心理,或者说常犯以下几种错误呢?

1、自欺欺人。当业务或好事找上门时,虽然心存疑虑,但是面对利益的诱惑,我们就努力说服自己:这笔生意可赚一大笔,再说怎么看对方也不象骗子......骗子脸上可没写着“我是骗子我怕谁”,结果是骗你没商量。

2、心存侥幸。我们也许会遇到这种情况,骗子交了定金,我们可能也感觉到对方有花招,但一想定金都到手了还怕什么呀?没想到骗子的骗术更高一筹:双簧局;连环剧;戏中戏轮番上场,到时您就只有“缴枪不杀了”。

3、贪图小便宜。绝大多数的人上当受骗都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理而失去了防备上当的。骗子正是抓住了人们这种心理施展招术“请君入瓮”。比如“小钱变大钱”、“银行门口兑外币”、“金元宝便宜卖”、“我投资你受益”等等,最后的结局就是应证一句老话:贪小便宜吃大亏。

4、自己心术不正,心太黑。天上掉下来一块大馅饼,正好落在了你的口中,你暗自窃喜,以为捡了个大便宜,生怕别人知道了会抢走,赶紧暗自吞下,没想到骗子比你更黑,在馅饼里放了鱼钩。其结果是你自食恶果。

5、盲目自信,自以为是。自恃才高八斗,机智过人,财大气粗,后台强硬,关系众多,不怕天也不怕地,还怕什么骗子。但是骗子可不管你是谁,也不知道你是“老子天下第一”,一视同仁照骗不误。受骗后你就是有天大的本领也回天泛术,喊破嗓子也找不到“北”。

6、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面前穷大方。当骗子以美女、娇娃、淑女、白领丽人等形象出现在你面前,你是否感到眼前顿时一亮,被对方的气质、美貌、才气、花言巧语、不幸遭遇、巨大利益等所迷惑,立即变成了一个“英雄”,你要表现出你的英雄行为,要演出一场英雄救美人的千古绝唱;或者要当一回护花使者;或者是要怜香惜玉;

或是要除暴安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或是一见钟情;反正心甘情愿的大把大把的掏了钱,你绝不会将美女与骗子划上等号,没想到的是美女不领英雄情,温柔一刀没商量。结果是英雄没当成,当了一回狗熊。千古绝唱的英雄行为变成了“千古绝笑的.狗熊行为”。

7、过份相信对方。当骗子以朋友、同学、亲戚、同胞、同志、同乡、熟人等面孔出现;或以国家机关、财团老板、部队军人等名义出现时,你自以为十分了解对方或觉得对方可靠,结果是大上其当,受骗后就只有捶心顿足、以头撞地的份了。

当骗子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第3张

最容易上当受骗的心理赚钱秘笈

“巨奖”作诱饵:击破贪财心理脆弱的防线

据阎老师讲,时常看到一些被巨奖骗了的事例见诸报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贪财心理”“暴富心理”这道脆弱的防线,禁不住巨奖诱惑的冲击力,而骗局的设立,就是以这两种心理作为引诱对象。

“祝女士是一个木业公司的老板,也能上当受骗,对于普通人来说,12万元可能一辈子也赚不到。如此轻松就能获得大奖,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会心动。看起来是骗局设得高明,关键是你自身存在的心理弱点,容易被骗子得逞。”如果祝女士不为所动,就不会白白浪费时间、精力和飞机票3000元。阎老师如此分析道。

一些读者也打进本报称接到此类中了大奖的刮刮卡,刮开后都有中“轿车”“20万元大奖”等巨额大奖。本报一些工作人员也曾收到此类中奖信件,但都不为所动,自然避免了上当受骗。

“赚得更多”大话:牢牢套住了境况窘迫者

“现在许多城市有很多“牛皮癣”广告,声称如何让你赚得更多,于是就有人前去应聘,这些骗局针对的就是那些境况窘迫者急于摆脱困境的焦急心理。”阎老师回答了记者“为何牛皮癣高薪招聘总会让人上当”这一问题。

而从本报所接到的投诉来看,凡是上了“高薪招聘”的当的人,基本上都是外地来石狮打工、目前正为工作发愁及当前经济出现困境的打工者。

街头上一些骗局,上当受骗的是那些“从众心理特强”的人,他们一旦受了托儿的游说,就会“败”在自己的从众心理下,从而上当受骗。

不管骗局多么高明,只要克服了自己的以上不良心态,就会对骗局产生“免疫力”。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