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早期教育 > 骗术中的心理学

骗术中的心理学

来源:哇咔屋    阅读: 1.6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骗术中的心理学,诈骗行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骗术中经常会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很多骗子的手段并不见得很高明,受骗的主要原因还是出于受害人本身。下面来看看骗术中的心理学。

骗术中的心理学1

1.晕轮效应

晕轮,就是太阳和月亮周围的光晕,而晕轮效应,就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特点的正确了解。

其实就是以偏概全,比如先利用一个你比较信任的人脉引出一个账号,让你认为它也是可信的,操纵的就是人们的信任感和适当的想象力。

实事求是就能有效抵抗这种引导,不否定一个人的中心特质,但也不能通过想象掩盖漏洞。

2.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广泛应用于杀猪盘的“切入”环节,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假如你说,这屋子太暗,在这里开一个天窗,总有人是不愿意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折中愿意开窗了。

好比一个不太确定的账号,有人说谨慎对待一概不理,但其他人说万一是真的呢?不如先看看,这样骗子就能根据受众状况制定下一步方案。

其实人脉埋线也是这样,只要不能完全割离其信息,摇摆不确定之中,就能为后续的行骗打开一个口子。

3.自证控制

冒充公检法诈骗之所以经久不衰,就是应用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原理——自证控制。

先站到一个你信服的位置,第二步再质疑你,然后无视你的心意,并引导你自证。好比一个意见领袖,质疑你心态变了不够爱他,无视你持续的关注与互动,引导你付出更多才能证明自己的爱。

自证之前先问一问自己需要自证吗?需要比爱吗?你有亏欠他吗?

骗术中的心理学

4.暴露缺点效应

骗子在为自己打造人设的时候,并不会把自己打造得完美无缺,反而会故意暴露几个缺点。

一个人适当地暴露自己的缺点,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可以相处的普通人,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和“完美”的人相处,那样会压抑、恐慌和自卑。

同时,你可能会失望一阵子,但后续也容易遗忘他的缺点,更容易关注他的优点,并在互动中产生共情,加深情感投入。

5.登门槛效应

所谓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你只要妥协了一步,后续为了自己认知上的协调感,和给外界你前后立场一致的印象,你自然就会在这个方向上越走越远。

6.沉没成本效应

既为了认知与立场一致而深入卷入后,在后续的过程中,人们就容易持续投入时间、金钱、感情,同时也是对自己推理判断的一次下注。

对待沉没成本,容易走上两个方向,一是害怕持续投入后没有任何收益而不敢投入,也就是放弃之前的付出;二是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而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第二种,因为很多人都是非理性的,会像赌徒一样厌恶沉没成本带来损失。

骗术中的心理学2

1. 得寸进尺效应

又叫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比如小编就曾在火车站遇到过这样的骗子,说自己没钱买车票问你借9块钱。如果你拿出了9块钱他又会说是19快,故意在钱的具体数额上含糊不清,最后被骗走59快钱。

骗术开始都是先让你答应某个无关紧要的小要求,在慢慢加大伎俩,让你深陷其中。

2. 公开承诺

在传销洗脑类组织中最为常见,通常形式是喊口号,做演讲。

当你在很多人面前做出承诺或表达态度后,你的行动已经预先做出了表率,你的思想会为了支持你的'行动而变的更加坚定(行为改变思想),同时,公开的方法会让你产生对他人的评价的顾忌,特别是在那么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让你深陷在其中。

骗术中的心理学 第2张

3.群体效应与内爆现象

电话诈骗中通常会将成员与其先前的社会支持系统分离,也就是不让你和别人交流。

这样可能会出现一种社会内爆现象:外部联系逐渐减弱,每一个人都只和骗子联系。一旦与家人和朋友失去联系,他们就无法反驳。

而骗子往往不会一个人行动,在电话诈骗中往往有很多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形成了一种对面人很多,很可信的错觉。这是群体塑造人的观点和行为的力量。

4. 态度免疫策略:

这种手段在骗老年人的保健品中最为常见。

为什么有的人被骗后,哪怕警察或者周围的人给他指出了骗子的套路,他还是深信不疑呢。这就是无良骗子对你使用了态度免疫的手段。

态度免疫,就像抵御流行疾病时使用疫苗一样,思想也可以打上疫苗。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态度免疫:我们通过事先给自己提供反驳该信念的少许资料,这会帮助我们日后具有抵御说服的能力。

保健品推销员往往事先给老人们打好了预防针,辟谣反而被骗子借力。当他人的辟谣被歪曲解释后,还有谁会投入一丁点的注意力呢?

骗术中的心理学3

第一种、“登门槛技术”

这种技术来源于推销员挨家挨户上门推销时,为了能进入屋子而先把一只脚伸到门里边。

150名家庭主妇接到电话,请求她们允许一个调研团队进入她们的家中。这个团队大概要花费2小时去数清她们家有多少家用产品,并将所有家用产品进行分类。结果88%的主妇断然拒绝了:“他们清点物品时会弄乱我的家!”“家是私人空间,我不喜欢别人走来走去。”

另外150名家庭主妇也同时接到了电话,提出了一个类似“先把一只脚伸进门里边”的小要求,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家里都用什么牌子的肥皂?”这个问题对她们来说是举手之劳,几乎所有人都回答了。

过一阵子,这些家庭主妇又接到一个电话,问:“你们家的所有厨房用品都分别是什么品牌的?”又有很大一部分人回答了。

最后,她们被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请求:上门检查。就跟之前150名家庭主妇一开始被要求的那样。但是不同的是,这一次,只有32%的人拒绝。

这种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进而再提出更大要求的方法,是一种常见的让人顺从的技术,叫“登门槛技术”!上文中承轩碰到的,就是它了。

至于说登门槛技术为什么会生效,很简单,人们在答应第一个小请求的同时,他们的自我形象也会随之改变,他们开始认为自己是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的人。之后,为了跟这种改进了的自我形象保持一致,基本上都会有求必应:“随便来,我也是敞亮人儿!”

骗术中的心理学 第3张

第二种、低球技术

先提供一个划算的交易来获得他人的承诺,在获得承诺后,再提升执行这一交易的成本。

这一策略惊人的有效。

做销售的人员经常会“抛出低球”。拿卖车来举例:他们以很低的价格诱惑顾客选定某辆车,然后让顾客回去安排好资金问题,以此增加顾客对该车的承诺。当顾客做出选择后,销售员会在签正式协议前“反悔”,说价格算错了,或者经理不答应这笔交易,因为“这么卖他们会亏本”。这时,许多顾客已经对那辆车有了很强的内部承诺,所以,尽管他们不开心,但往往会继续这笔交易。

当买车的人看重的这辆车的因素(性价比)已不复存在,为什么他们仍“执迷不悟”,继续购买呢?因为,当主动选择某件东西后,人们看待它的态度会变得更积极且不愿意放弃它!这时人们会把经济意义看淡,开始谈“情怀”:“能多花点儿钱买一辆我喜欢的车是值得的!”但是他们忘了,当初自己是因为什么喜欢上它的。

第三种、标记技术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一部曾经很火的电视剧《武林外传》里,邢捕头的一句口头禅——“我看好你哦”!而这项技术的核心就是这句台词!

举例来说,老师会对学生们说:“我觉得你们都是聪明人,知道字写得好坏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这些学生更可能在私底下进行书法练习。

这种标记技术,其实就是在用一种激励的手段来达成所愿。当被忽悠的人一下子被对方“抬到”一定高度,是很难再自行落回“原地”的,即使是死扛,也要继续按照对方的期望行事下去,要“不负如来不负卿”!。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