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如何指导幼儿

如何指导幼儿

来源:哇咔屋    阅读: 1.8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指导幼儿,成长是甜蜜和困难交织的过程,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得到父母的认可,所有父母应当重视起对孩子的教育。看完如何指导幼儿,学着启蒙家里的小天使吧!

如何指导幼儿

如何指导幼儿1

作为家长的大人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年纪小,就算在他面前吵架也无所谓。其实非也,宝宝会把大人的言谈举止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并且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负面的阴影。所以,要鼓励孩子把自己心理的想法感受说出口,了解他心中的最真实感受。

千万别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误区,那就是只要自己情绪不好,都可以发泄到别人身上。如此一来,孩子不会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自然也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所以,家长要给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鼓励孩子把不好的情绪倾诉出来,或者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宝宝学会自己控制情绪。

在必要的时候,责骂和体罚也算作是一种惩戒孩子犯错的手段,但如果时间长了,就会让孩子产生消极、自卑、怯懦反叛等负面情绪。有时候,家长会因为孩子哭闹更加对宝宝大吼大叫,这样对孩子没有任何的好处。家长这时候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情与态度,如果没有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那么最好先让孩子独自待在一个房间,直到他心情平静。

很多家长喜欢挖苦讽刺孩子的缺点,单方面认为这个是让孩子能够有羞耻心的去改正。但这个时候孩子正处在自尊心发展阶段,如果家长一味地打击数落,只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懊恼甚至反叛起来。所以家长要细心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优点,在孩子进步时给他们一点肯定或是鼓励,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也可以从中找到孩子的发光点,鼓励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

孩子在成功时难免会有点小小的骄傲和成就感,但是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会自满起来于是会在这时候打击孩子。这样的做法是要不得的,要知道孩子在成功时,最想做的就是与家长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得到父母的肯定。家长这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如果孩子表现得有点盲目自大,那么家长这时候可以跟孩子好好沟通,让孩子了解“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很多时候,不管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有的家长都会定势思维地锁定到孩子身上。都不问缘由就责怪孩子。家长一开始就要相信孩子,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养成诚实的品质,如果家长一开始就不信任孩子,质疑孩子说的话,那么孩子不但会感到挫折还会养成说谎的习惯。在出现问题时,家长应该换位思考,如果发现孩子说谎,要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然后再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如何指导幼儿2

0至8岁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1、1岁之前的孩子犹如小动物,因此,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

2、1至2岁之间,孩子逐渐有了语言功能,父母可以向孩子讲一点基本的道理,让孩子慢慢认识和适应自己生长的环境。

3、3岁以后,孩子的海马体成熟,开始有独立意识出现,也慢慢开始懂得一点道理。这个时候,大人就要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则,让孩子遵守这个环境的规则,从而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良好的作息习惯、吃饭习惯、做事习惯、听大人讲话的习惯、语言表达习惯以及文明礼貌习惯等等。

4、8岁以后,孩子的习惯已经养成,之后很难再有改变。因此,孩子在幼儿期到小学三年级之前,是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终其一生都将很难再有大的改变。所谓“从小看大,三岁看老”也即是此意。

父母的责任

1、父母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生存能力、独立适应能力的独立个体。

2、要了解孩子成长的心路:从“没我——我——自我(6岁)——他我——群我——没我”的过程,引导孩子从一个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

3、了解孩子智力发展之路:从“直观——形象——抽象(5岁)”,教育孩子逐步认识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的事物。

4、了解孩子生长发育之路:孩子有天生的适应能力,孩子吃多少、穿多少,应该由孩子来决定,而不是父母。不能因为怕孩子饿着,就拼命喂食,也不能因为怕孩子冻着就把孩子包裹得像一个大粽子。

父母容易犯的错误

1、过度保护型

孩子在幼儿园打架,父母见孩子吃亏了,也参与其中,甚至双方父母大打出手。这样的保护只能让孩子无所适从,没有自我,没有主见,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孩子的问题应该让孩子自己解决,父母可以给予参考意见,但是绝不能参与其中,否则反而会造成矛盾的扩大和恶化。

2、支配型

父母常对孩子说“你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甚至孩子的吃饭、穿衣都必须按照父母的喜好去做,最终会导致孩子厌恶家庭,反抗家庭,甚至逃避家庭。例如常常躲到网吧的孩子,大多属于这一类型教育产生的后果。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独断专行,不听他人劝告,非常叛逆。

3、骄纵型

孩子有什么要求,父母都会满足他,使孩子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来的很容易,只要自己开口,你们就会给。然而,外面的世界却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因此,孩子在面对外面的世界时又显得无能为力。这种教育的结果就会使孩子变得“在家一条龙,在外一条虫”。

4、放任型

有些父母常对别人说,我的`孩子属于放养型,不用管他,让他自己去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其实,放任型的父母等于不爱孩子,您没有给孩子必要的关爱,对孩子不负责任,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冷酷的心理,对一切都冷漠无情。

5、混合型

也有的家长同时具有多种错误类型,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表现出不同的错误类型。例如,有些父母在小时候缺失的东西总想从孩子身上找回,于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是,在某些方面,又有可能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过于宠爱,使孩子也不知道自己怎样做是对,怎样做是错。

正确的行为教育方法

1、理想的教育方法是给孩子的爱要适量,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冷默无情;不单纯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懂得家庭的爱是相互的,自己只是平等的家庭成员之一。

2、家长对孩子的错误有要正确的认识,要放平心态,孩子有错,错必定在家长,不在孩子。

3、学会先做人,后做事。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要先给予孩子安慰,再来给孩子讲道理,这样能解决很多问题。

4、冲动的时候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比如,先去厨房倒杯水喝,冷静之后再来教育孩子。

5、尊重孩子,要让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权力。连囚犯都有发言权和申诉权,您的孩子没有,这能叫尊重孩子吗?

6、要采用“描述性表扬”的方法来表扬孩子,切忌使用“很好,很棒”这些词语来应付孩子。“描述性表扬”分为三步:描述——感受——总结。当孩子做得很不错时,要先描述一下孩子做这件事的过程或做的情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总结做得怎样。这样做,孩子很容易明白您为什么表扬他,他到底什么地方做得好。如果仅仅是“很好,很棒”之类的话,孩子很难分清自己到底是哪里做得好。

7、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小孩子不懂事,故意捣蛋,或许是因为您没有给孩子充裕的时间与您进行情感交流,孩子通过故意捣蛋来引起您的注意。因此,要让孩子感受到您对他的爱,孩子才会和您用心去交流。这是双向的,不是任何说教可以替代的。

8、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父母必须参与其中,而不是指挥孩子如何去做。比如当您让孩子收拾玩具时,孩子不一定明白该怎样收拾,是先把桶拿过来放进去呢,还是把玩具搬过去放到桶里?是先收拾一部分玩具呢,还是把所有的玩具都收拾好?几个简单的字,做起来却很复杂。聪明的父母会陪着孩子一起来收拾玩具,做一次、做两次,孩子慢慢就知道什么是“收拾玩具”了。

9、孩子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可以给孩子做一个“请勿打扰”的牌子,告诉孩子,如果宝宝不想父母打扰他,就挂上这个牌子,否则,父母就可以进去。这样会给孩子一个自我发泄情绪的空间,或许孩子发泄完了就没有事了。

10、家庭角色要有明确的分工,谁唱红脸,谁唱白脸要有合作。不能一个人训,全家人都训,这样,孩子彻底没有申诉的机会了。也不能一个人训,另一个人护,这样的教育往往是无效的,是徒劳的。正确的方法是一个人教育孩子,另一个在旁边默不作声,等教育完了,另一个人再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说明事情的原因和经过,是哪里做得不对了,应该怎样做。这样做,既不会过于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便于孩子从内心接受教育,改正错误。

如何指导幼儿3

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二、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三、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制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八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四、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

步骤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步骤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

步骤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

步骤4:是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步骤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

步骤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就会在班里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一致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