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敬畏和虔诚的情感美文

敬畏和虔诚的情感美文

来源:哇咔屋    阅读: 1.6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敬畏和虔诚的情感美文,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敬畏的事情,有些人在教堂里会保持一颗虔诚和敬畏的心,这样会让自己的心更加宁静,下面分享敬畏和虔诚的情感美文。

敬畏和虔诚的情感美文1

常常去教堂,看着神父带着一群人念经或者唱诗,每个人脸上是那么专注,那么祥和,教堂里没有一个人开小差,甚至于不更事的孩子。

也去寺院,看到那些4点多便起来做早课,然后有午课、晚课的僧人或者修行者们,一脸恬然,超然忘我。

铃声响了,早读课,我走进了教室。已经有一些学生开始了晨读,有一部分人正在抄写着什么(家庭作业),有两个正在讨论什么(也许是王者荣耀),有7、8个正在寻找课本,搞着准备工作。还有一两个正慢悠悠地走向教室。我大声说:“请大家安静一下”,大概我用最大的声音喊了三遍,“忙碌”的他们才停了下来,几秒过后安静了……

敬畏和虔诚的情感美文

其实,仔细想来不管是教堂、寺院还是教室虽然地点不同,但是我们不妨都可以将它们看做一个“学习的地方”。

缺少一颗“虔诚”的心,缺少对知识的“敬畏”之心。怎么会痴心向学?古人读书,课前先需拜至圣先师――孔子,其次给老师行礼。课本是用家织粗布规规整整包好(古代印刷术不发达,不管是雕版印刷还是活板印刷,印刷的数量有限,只有一些有钱人家才能拥有,如果是家庭困难者,只能是手抄誊写了。所谓的“诗书传家”也缘于此。)。求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为不易所以倍加珍惜。所以,不管是官学还是私塾大家都认为是非常神圣的地方,容不得亵渎,更容不得荒废。古人教育有一份虔诚和敬畏在心,能成不成学问在次,最起码道德上不会有太大的偏颇!这应当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深刻思考的问题。

另外,整个社会人们对学校的认识还存在于一定的偏见。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鲜活的例子可以佐证。

比如:在外边吃饭,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对服务员大呼小叫,呼来唤去。小至一两人的小吃摊,大至高档的酒店。十年前,服务业有一句话“顾客就是上帝”。久而久之,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我花钱了,我就是大爷。也许是:中国人被压抑太久了,都想当大爷,却一直没有机会。于是,在服务行业中找到了感觉。我是消费者,我是上帝,我出了钱,你就的好好伺候我,我就是大爷……

久而久之,在国人的心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我掏钱了,我就是上帝,你是为我提供服务的。可悲的是――这种思维定势波及到了学校。前几天一位家长找到我,劈头盖脸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娃是交钱上学的,你是教书的,娃学习成绩不好就是你的责任……”

我真有些汗颜:教育不属于服务行业,学生不是顾客,更不是上帝。

部长说:全社会要提倡尊师重教,重振师道尊严。我想说:教育重兴,敬畏、虔诚!

敬畏和虔诚的情感美文2

敬畏虔诚的力量

初识玄奘这个名字,是在历史课上。然后才知他是每年暑假看也看不腻的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孩童时期只顾着崇拜悟空的齐天本领图个热闹,对永远那么正襟危坐的唐僧倒不是那么感兴趣。等到年龄渐长,学的多了,遇事多了,再翻看《西游记》,对唐僧的敬佩却与日俱增。无他,单是他不畏艰险、拼除杂念、虔诚向佛的决心就让人折服。艺术作品对人物塑造通常都有美化或者拔高,而玄奘之所以能够完成西去天竺取经、传播佛法的成就,其对佛学极致的虔诚绝不亚于艺术形象唐僧,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隋末唐初乱世之中,玄奘能够潜心修佛,深入钻研。为了穷尽佛法,究竟瑜伽唯识学,于公元628年踏上西行之路,以一人之力穿越西域诸国,到达佛教发源地所在诸国,游历各国,遍访名师,研习梵文经典,学习佛教经论,在佛学上造诣深厚,名震五印。公元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公元645年,在历经5万里行程、跨越138个国家、经历了足足17年的时间之后,玄奘回到了长安。此后潜心翻译佛学经纶,弘扬佛法。

敬畏和虔诚的情感美文 第2张

玄奘能够取得所有这一切突出的成就,除了天资机敏、颇具悟性以外,更重要的是依靠虔诚力量的指引,知不可为而为之。虔诚是一股强烈的精神力量,而玄奘一心向佛的极致虔诚,也是逐步形成的。昌如所著的《行者玄奘》一书,就是以玄奘的成长为明线,重现了玄奘走入佛门、探寻佛法真知的精神道路;同时以佛教在隋唐五代时期的发展历程为暗线,穿插许多佛学知识。这本书,不但是玄奘的成长史,更是佛学知识普及读本,内容丰富,语言通俗,读来也非常有趣。

对于一般孩童而言,面对枯燥深奥的佛学经文,只想逃跑,而年幼的玄奘则能够静坐下来,性格专注,心思细腻,不但读的进去,更能主动向法师求教,足见佛缘不浅。“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志向,让年仅十一岁的'他被破格录取,允许受戒为沙弥。在乱世征战又兼有天灾人祸的时代,能够不为外界干扰,深入探究经文,可见其礼佛的诚心。在佛学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后,不安于一隅、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毅然离开已扎根熟悉的环境,游学四方,遍访大德,广游博览,横洞百家,不断进益。凭借深厚的佛理、出众的悟性,以二十多岁的年纪,位列“京城十大德”,却不肯接收皇帝任命出任大庄严寺上座、住持皇家道场的无上荣耀,这是穷究佛法妙理的虔诚追求使然。学的越多,研究的越深入,心中的困惑也越多,能够为他解惑的,大概只有佛陀故里的原始真经要义。西行天竺求法,到佛教发源地取真经,完成译经传法的宏愿,便是玄奘对佛学研究极致虔诚的目标。

西行天竺,孤独无伴,路途遥远,困难重重,加之官府再三禁止,又战乱频仍……就是这样一条几乎看不到希望的道路,玄奘却毅然踏上。“故是经来未尽,吾当求所未闻。”对求佛的虔诚,让他无惧艰难险阻。只要我坚持,这世间便没有什么渡不过去的难关!

伊伐罗:你知道天竺离这里有多远吗?

玄奘:不知道。不过只要有路,走一程近一程,终归能到吧。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