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童年的随笔

童年的随笔

来源:哇咔屋    阅读: 1.9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童年的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随笔

童年的随笔1

光阴荏苒,时间如梭,一晃这么多年,童年的事儿几将忘得可以了,心想:再不慌忙捡拾起一点,怕是忘得干干净净了!

(一)

儿时,最喜欢听到“扑棱棱……扑棱棱……”的声音,这样的声音一响,我们便知是摇拨浪鼓的来了,便慌忙地从床下面掏出一只窝藏已久的不能穿的旧布鞋,或者从泥墙夹缝里掏出一团老人梳头时梳掉的长头发,匆匆跑到拨浪鼓跟前:“换江米团”,“换糖豆”“……”。

拨浪鼓是我们老家一带那里儿时的小百货挑子,后来也有拉着架子车,骑着自行车的,因其摇着拨浪鼓而得名。其实,拨浪鼓卖的东西很多,说是小百货一点也不为过:针、线、松紧带、松紧布、钓鱼勾、弹弓皮、头发卡子、红头绳、扎头发的皮筋……不过对我们小孩子来说,关心的就是吃的了,江米团,糖豆则是我们的最爱。

那时的人民币很值钱,一个高技术工人的月薪也就是几十块的,农村家里的钱紧张,小孩子根本摸不到钱的。我们想从拨浪鼓那儿搞到东西吃,也只有平常积攒老人的头发,破旧塑料布,不能穿的旧布鞋……家里小孩子多的话,小孩子之间有时候会因为这些看似不值钱的东西争得面红耳赤、反目成仇,争得厉害了好多天都不讲话。在那时小孩子的眼里,旧布鞋不是旧布鞋,乱头发不是乱头发,而是一把把的糖豆,江米团。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可笑又好玩。

(二)

夏天到了,街上买西瓜的随处可见,每每看到这便会想起一幕: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在炎热的瓜地里忙碌的情景。

记得我们八九岁的那几年,村里要好的伙伴长青家总是种西瓜,长青的爸爸是个种西瓜的能手,他种的西瓜总是长得又圆又大,在附近几个村里是有名的种瓜状元!

这西瓜长得大和营养施肥有关,只要施肥配比得法,生长期水分充足,西瓜不愁长不大。

可是要说这瓜要让它长圆,就要费些心了,这西瓜好像婴儿的头,睡时间长了总是要扁的,我们大人想要小孩子的脸型好看总是想方设法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其侧着脸睡,时间长了,孩子的脸型就瘦长好看,听说西欧国家的人大抵如此做的,无怪乎老外的脸总是长得扁扁瘦长的好看,不像我们的圆圆的瓜子妈妈脸,有的脸圆的大的像柿饼子,要是哪个女演员有一张这样的脸的话不知又要花多少钱去打瘦脸针的!

长青家的西瓜总是长得圆圆的好看颜色也匀称,那是因为他爸爸也有窍门的:西瓜翻身!

等西瓜像碗口那么大的时候,就要给它翻一次身,而且翻的时候尽量减小手指与西瓜的接触面积,不然的话,西瓜就不会长太大了,而且用手摸过的地方还会变黄发黑的。

这天,长青的爸爸正在地里翻西瓜,本村的一个人找他有急事,长青的爸爸匆匆忙忙就走了,临走时看到长青在路边玩,就随便说一句:“把西瓜翻一下!”毕竟是八九岁的小孩子,只有玩耍的心,哪里注意过大人干活的时候是怎么干的,就想当然地一个一个地把小小的带着绒毛的西瓜翻过来翻过去的擦一遍。

正当烈日当空,小长青为了完成爸爸布置的任务,冒着炎炎烈日,没有停下一刻,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而且干的还比较仔细,先是擦去西瓜上面一面的绒毛,然后再把西瓜反过来,再擦去另一面的绒毛,半亩多地的西瓜,愣是让小长青用了大半天给擦完了!

下午,长青的爸爸来到西瓜地一看,大发雷霆:“谁让你擦西瓜嘞?”

“你今儿一上午走的时候不是让我擦西瓜吗”累得满身是汗得小长青委屈地说。

“你这个败家子,这大半亩的西瓜都毁你手里啦”长青爸爸说着话不由分说把小长青结结实实地揍一顿,可怜的小长青忙了大半天,浑身湿透,临了临了,却结结实实地挨了顿揍!

当然后来大家可能也猜到了,好好的半亩地的西瓜被长青擦的连绒毛都没了,哪里还能长大!白白瞎了半亩地!

(三)

也有卖香油的常来村里,敲着木头做成的梆子(用一大块实木做成的,犹如和尚敲木鱼大小,里面中空,用一木棒敲起来会响的的东西),一听到“邦,邦……”的声音,就知卖香油的来了,家里有吃完香油的人就会拿着空油瓶,或挖一瓢芝麻,或拿着钱向“邦、邦……”的声音围拢过来,我们小孩子和他们打不了交道,便只有做了看热闹的角色,有时也偷偷地趁卖油的不注意偷敲他的木头梆子。

那卖香油的左手拿着空油瓶,先把一个漏子套在瓶子口上,右手则拿起一小小的鋕子(一种量具,有一两,二两,半斤的)从大香油壶里打一鋕子,手法极熟练的倒入买家的瓶子里,一滴也撒不到外边去,我们甚是佩服!后来上学时学了《卖油翁》才知,“但手熟耳!”

若是看村里的征大娘(其丈夫叫做相征的)来买香油,才叫一个过瘾!征大娘早年丧夫,领着两个女儿艰难度日,生活自是困难。但她吃香油却总是掏不了钱的,每每听到木梆子响,便惦着一双小脚(征大娘可是裹了脚的),索索地跑来,像极了古戏里的女子,我们小孩子便知好戏来了,便个个睁大眼睛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打一两香油,”说话间便递过一个粗瓷大碗,那卖香油的则用一个一两的鋕子从大的香油壶里打出满满一鋕子香油,倒在征大娘的碗里,只见征大娘接过那粗瓷大碗,慢慢地倾斜碗口顺便旋了两圈:“这么少,有一两不?我不买了。”说着便把没有来得及沾在粗瓷碗上的剩余的香油倒在那香油壶里,便又索索地原路返回了!

那卖香油的便摇了摇头说一句:“又是这样子!”后来听同龄小伙伴建才说,他曾经看到过征大娘拿着那粗瓷大碗回到家控了会,便足足有半两的香油出来!呵呵……

童年的随笔2

我的童年是在林场度过的。虽然30多年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十分有限,但童年留给我的记忆永远是满足和快乐。

林场,就是林业生产一线干部职工家属聚居的地方,有200多户人家。林场距离林业局局址将近50公里,乘坐大客车需要1个多小时呢。那里天蓝地阔、四面环山、森林茂盛、河水灵动清澈,是儿童自由成长的天堂。

我小时候,妈妈整天忙着蹬缝纫机做衣服;爸爸,在离我们很远的工队上班;哥哥每天去上学,家人都没有精力照看我和妹妹。妈妈就叮嘱我,耐心带好妹妹,不要跑远,我就领着妹妹在家门口玩耍,妈妈抬头就能看到我们。

妹妹很听话,家门口有堆沙子,我们就玩扒沙子的游戏。简单的游戏让我和妹妹乐此不疲。

渐渐地,我们跑远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游戏。那时,最让我兴奋的是:我总是忍不住转身去看硕大耀眼的夕阳慢慢沉下去,西边的天空变换着绚丽的色彩,深红、血红、橙红、粉红……黄昏,炊烟袅袅的空气中传来母亲急切的呼唤,我和妹妹向家的方向飞跑。母亲告诉我们赶紧洗手吃饭就又转身忙着做衣服去了。我和妹妹洗干净小手,玩耍了大半天,真感觉到饥饿,吞着妈炖的杂样菜,啃着硬梆梆的玉米面窝头,我们就想起爸爸。

父亲是林场工队的管理员,常用一种红绿细格子的很厚很厚的大本子,还有翠绿色的明亮亮的订书器,我盯着无比羡慕,爸从不给我们使用,我们更不敢要,爸说那是公家的物品,是账本,只能用于工作,私人不能占用,还说,等我长大了就懂了。爸耐心地说着,轻拍着我的肩头,和气地笑着。

上学之前,妈也抽出时间教我学汉语拼音、算算术,一到夏天,孩子们都懒得出去跑了,我就教大家学拼音和算术。小板凳,坐着;大板凳,当桌子写字,小孩们把嘴巴张得很大,抢着念:“a—o—e!”在他们的眼里,这也是在做游戏。站在前面,在挂着的木板上写拼音的我,心里很自豪。后来,我上学了,才明白自己知道的知识太少了,我学习自觉并努力,不用家长操心。

暑假到了,作业也不多,以前玩捉迷藏、踢盒子、滚铁环、丢沙包、跳皮筋游戏的小伙伴们又聚在一起玩耍,我更喜欢在家里安静地看“小人书”。“小人书”就是小画本,多数是黑白版的,画有人物,有文字说明,我很喜欢。哥哥,他们更大一些的孩子,把黄泥巴捏出坑儿来,再翻转过来往木板上猛摔,听谁摔得声音最响,“啪!啪!”声惊动人心。他们也弹玻璃球,还在地上扇乎一种用烟盒做的折纸,我家没有人吸烟,哥哥赢回来一大堆花花绿绿的折纸,有三角形的,有方形的,很厚实,我最喜欢一种“蝴蝶泉”牌烟盒折纸,上面五彩斑斓的蝴蝶要翩翩欲飞起来了。

冬天,孩子们在雪地里奔跑,打雪仗,堆雪人,大家都玩得兴致盎然,忘记了寒冷。大孩子们用木头块做成陀螺,还用蜡笔涂上颜色,旋转起来的陀螺跳跃着,孩子们的喝彩声淹没了整个林场。孩子们互相帮助制作脚滑子、小冰车、小木爬犁,大家玩起来格外开心。

童年最快乐的时期是在过年。那时,林区职工每个家庭都还不富裕。布料只不过是腈纶、涤纶,可是每到春节,大人们还是尽量给孩子们做套新衣。这时候,妈更加忙碌了,白天黑夜不得休息。哥教我学会了锁扣眼、缝扣子,编裤脚边,妈要求特别严格,妈说不行就必须重做,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养成了做事细心认真的习惯。

过年吃得最好。刚进腊月,杀猪宰羊就开始了,邻居都来帮忙,大家一起吃肉喝酒,热闹喧天。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忙着糊灯笼,夜晚,天空中悬挂的灯笼,好像是天上下凡神仙的引路灯。除夕夜,燃放鞭炮最热闹,劈里啪啦大半天儿,人们在这惊天动地的鞭炮声中送走过去的劳累辛苦的一年,迎来盼望富裕如意新的一年,大人孩子都欢心鼓舞。领了压岁钱,吃过团圆饺子,孩子们拎着用罐头瓶子做的小灯笼到处游荡玩耍,院子里的冰灯把每家的窗户映得红通通。天亮了,拜年了,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喜气洋洋,互相问好。孩子们的衣服兜里有装不完的糖块、瓜子、花生,于是一趟趟往家里送,过年的糖果可以一直品尝到开学呢。

童年就在过年的热闹喜气中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我们便一年又一年地成长起来,父母也一年又一年地变老了,但是从生活中磨炼出来的诚信勇敢、勤劳实干、团结友爱等宝贵的品质,成为我们快乐一生的幸福源泉,我们深刻地懂得:只知道享受生活的人不会真正快乐的,只有创造快乐生活的人,才是最快乐和幸福。

现今,随着林区“天保工程”的不断深入推进,林场也转换了主要职能,成为林业生态功能区管护工作的前沿阵地,林场职工家属陆续迁出,入住位于局址的棚户区改造新居,住上了楼房,过上越来越时尚的生活。林场连同林业职工子女的童年成为了大兴安岭林业发展历史上一段难忘而珍贵的美丽记忆。

童年的随笔3

大约是伍零年吧,这一年秋天,天连降大雨,河水猛涨。妈妈在前一个月就带上妹妹不远万里去广西,看望当兵的爸爸。姐姐住在县里开铁匠炉的爷爷那里。家里只有太奶奶、奶奶和我。当时,太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患重病在床。一天傍晚,大雨停了,我想出去找伙伴们玩一玩,刚走出去不远,就看见大道上一片大水涌了过来。我赶紧往家里跑,进屋没多久,大水就冲进来了。奶奶和东屋的老朱家人忙拿东西堵在门槛上,想挡住冲进来的洪水,可根本无济于事,水还是一个劲地往上涨。于是,他们就用脸盆、水桶往门外舀水,可水势太猛,已经涨到膝盖深了。这时,我看见东屋老朱家的女人,跪在水中向老天爷祷告。奶奶忙着把粮食往高处挪。而我看见这情景,吓得大哭起来。听到我哭声,奶奶也顾不得粮食了,忙把我抱上炕。此时,水已涨到炕檐下了。外面一片哭喊声,有一些人家已开始张罗往南山跑。太奶奶一个劲地催促奶奶带上我去逃命,不要管她了。可奶奶怎么忍心扔下太奶奶呢?于是,奶奶把我的一套蓝色的新衣服找出来,给我穿上,说,要死就死在一起,听天由命吧!我们这二老一小就静静地坐在炕上等死。当时,我还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记得当时并不太害怕,还趴在炕檐边,拿手划水玩呢。也不知过了多久,大水一点一点地退去了。等到天亮时,大水已完全褪去了。屋子里满是黑黑的淤泥和随着水飘进来的杂物。后来才知道,当晚,全村已被大水包围,没有一个人逃出去。洪水过后,我得了水痘,全身都是黄豆粒大的水泡,记得好像不疼,过了好长时间才好。

洪水过后不久的一天晚上,太奶奶把奶奶和我叫到跟前,有气无力地说,我不行了,领着孩子们好好过吧,……话没说完就去世了。奶奶赶紧给她换装老的衣服(寿衣),费了好大的劲才算换上。邻居们帮忙把太奶奶的尸体抬到外间搭的门板上,并摆上祭品。爷爷闻讯从县里赶回来,跪在灵前痛哭。然后,从县里雇来吹鼓手,在院子的大门外,搭了一个台子,吹鼓手们整日在台子上吹着喇叭,敲着鼓。一有吊唁的人来,吹鼓手就吹起一种类似老牛叫的乐器,以通知主人出来迎接。还雇来一批厨师,在院子里搭起了临时的灶台,用豆油炸了很多土豆片、土豆丝。在院子里又支起了灵棚,我记得灵棚很大,几乎把整个大杂院都罩起来了。当时死人的风俗有大预备和小预备两种,大预备要停尸七天,小预备要三天。我家当时是大预备,共办了七天丧事。其中一天下了雨,人们在灵棚下照样进行祭祀活动。到吃饭的时候,全村的人几乎都来了,灵棚里摆了几十张桌子,光碗筷就租来一马车。因为人多,吃饭的时候,要轮流吃。还要特意给大门外棚子里的吹鼓手送去一桌。饭是高粱米掺小豆焖的干饭;菜有木梳肉、丸子等,我也记不清了。每到吃饭之前,亲人和直系亲属还要站成两排,到村东头的小庙去送江江饭。男人和女人都带着孝,男人是系白布带,女人是戴孝头。去的时候不哭,到了小庙处,把带去的饭和酒洒在地上,然后烧纸,纸烧完就往回走,吹鼓手就吹起了很悲怆的乐曲,全家人就互相搀扶着哭着回家来。这七天,每到晚饭前都是如此。到了出殡这天,先是把死者入殓,要由儿子给开光,然后把死者的尸体放入棺材。然后是钉钉,钉钉时,儿女们要看在左边钉,就高喊,往右躲;往右钉,就高喊,往左躲。再往后,就是儿子摔丧盆(停尸时烧纸用的陶盆),最后,有十六个人抬起棺木出发。前面有四面铜锣开道,然后是儿子用一个白孝带挎在肩上,带子的另一头系在棺木上,这叫“拉头杠”,在前面引路。旁边有个人,边走边撒纸钱。我是被人抱着,在前面打灵幡。后边有人抬着用纸扎的牛,旁边还有一个牛童,牛童的名字叫“得用”。再后边就是戴孝的男女亲人。就这样一直到坟地。

过了一些日子,妈妈带着妹妹从广西回来了。听到太奶奶去世的消息,妈妈流了好多丧心的眼泪。妈妈从广西带回来一些热带水果,有菠萝、柚子等。过了几天,妈妈让我去上学,可我就是不愿意去,气得妈妈一边打我,一边掉眼泪。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童年的随笔4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着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童年的随笔5

我出生在偏僻的小乡村,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农村度过,其间曾有过几次到父亲的工作地方绵阳玩上一段时间,能够坐到汽车、轮船、火车,进到大城市,到处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至今想起在同年龄的玩伴中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值得骄傲的事了。但在我心灵深处,童年最幸福的还是要算“过年”。

我在家里最小,排行老四,前面有三位姐姐,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平常都是妈妈在家拉扯我们长大。爸爸一般在过年的时候才从绵阳回来,每年一到将要过年的那段时间,我们家里都充满了期待,期待爸爸能够早一点回来。爸爸回来会给我们带回来许多好吃的东西,糖果、面包、蛋糕、苹果、玩具------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带回的面包、蛋糕平时根本就没有看见过,初初看见还叫不出名字,看起来膨松有形,嚼在嘴里,只是觉着味道好极了,苹果是那种青苹果,略带着果酸味,特别的脆,现在的面包、苹果相比于那个年代,可谓品种更加的丰富,制作或种植更加考究,但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想想原因,这可能是当年一年之中难得吃一次,而现在基本是隔三岔五就要吃一回,只要喜欢,天天都可以吃到的缘故。

每到过年的时候,妈妈早早就会计划着给我们几姊妹做一身新衣服,平常家里人口多,再加之要上交读书的学费,虽然有一位在厂里上班拿工资的爸爸,经常在附近邻居的谈论中无不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但是也难免在生活的现实面前不止一次的出现捉襟见肘、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时候。妈妈除了起早贪黑地在田间地头劳作挣够工分以分到勉强能够填饱一家人肚子的粗细粮以外,还要喂猪卖钱精打细算攒起日常家里的开销费用。我在家里最小,为了节省开支,妈妈发挥着裁缝的神奇手艺,常常将姐姐们穿过的衣服改做成适合我穿的样式,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里都是不大乐意的,躲躲闪闪地不穿表达着抗议,有过被邻居调笑的尴尬,羡慕大姐每回都是先穿新的,不能穿了依次给二姐、三姐,再后来布料没破还要改头换面轮到我,二姐、三姐也是满腹委屈,只有大姐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美其名曰前面没有旧地可供改做来穿,只有先穿新的,我们三姊妹只能气得干瞪眼,最后只得咽气吞声地穿上。

春节初一的早上,妈妈提前在晚上就叮嘱我们不能等着大人提醒,要自觉起床,在睡觉的时候早早就把天亮要穿的新衣服准备在床前。带着兴奋、带着新衣服的憧憬、带着对汤圆的渴望我们在这一天早早就醒了。穿着新衣服背着双手渡着小方步到隔壁小伙伴家里溜达招摇一番,颇有今天终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衣服那种扬眉吐气的舒坦,走起路来感觉步子比平时格外有力,身板也挺直了。

一阵新衣服的神气、新鲜感过后,便围在灶台旁等着妈妈揉捏汤圆,看着一个一个的汤圆毛坯子在筲箕里面放定过后,再细细地数,然后统计我们每个人大概要吃的个数,不足再增加。汤圆可是一年才吃一次,在妈妈问我吃几个的时候,我咽了一下口水,拍着胸脯昂起头说:“我要吃八个!”,妈妈于是笑着摇头说:“你吃不了这么多。”

紧接着妈妈拿出裹了一层有一层草纸的红糖,这可是我们平常难得一见的糖,那时我可纳闷这糖怎么会是这种颜色,全然不同于白糖、冰糖的白色,而是红色,大人讲是甘蔗熬制的,心里一直充满着好奇。在妈妈切糖的时候,不时守着菜板捞一点来吃,那时的糖含在嘴里触及味蕾的甜味远远胜过现在的味道。妈妈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还不忘拿出几个早就洗干净的硬币包进汤圆里面,看看谁的运气好能够吃到,于是我们在后来舀进碗里的汤圆充满着期待,小心翼翼地夹开,仔细地查看,发现硬币就会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一阵欢笑。汤圆没吃的时候向往,真正吃的时候吃不了几个,糖越多越就腻的越快,不过,那时候吃汤圆总是比现在强,小时候我最多时可以吃十二个,妈妈说是月月发财,那记录保持到现在我一直没有打破。

吃过汤圆,爸爸便在堂屋中间端了一张凳子坐定,麻利地从衣袋里摸出一叠面额为壹角、贰角、伍角地崭新钞票,招呼我们几姊妹磕头拜年领取压岁钱,于是我们便争先恐后地到爸爸跟前排队磕头,领到面额不等的崭新钞票,爱不释手,放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指指点点着上面的图案。这样一来就引起伯爷、幺爷家兄弟姐妹的羡慕,就有人喊:“大家都来拜年,领新钱哟!”爸爸也不说话,笑吟吟地看着,等到他们在面前磕头便同样递给钞票,后来连比我们大得多的三公家比我爸爸小的长辈二爷、幺爷都赶来拜年,一时间屋子里面到处充满了笑声,个个手里都拿着或多或少的崭新钞票喜笑颜开。

后来每年爸爸都要发压岁钱,不过年纪大了就再也没有磕头,我的钞票一直没有舍得用,积攒起来,保存在一口方形的箱子底,再后来外出读书忘了带走,有一天被隔壁的弟弟翻箱倒柜地带走了大部分,因为被大人打岔留存了部分下来。直到现在,我还有一些崭新的钞票,每当看见这些钞票,我就想起过年,想起面包、苹果、新衣服、汤圆,想起童年的幸福记忆……

童年的随笔6

一个下着雨的日子里,一个同事给了我一袋零食,蟹香味炒米。炒米,这不是我小时候吃的东西吗,江西特产吧,我问他。他表示不知道,可产地明明就是江西。藏在手里,看了看,不舍的吃,这种味道已阔别20年了。

小的时候,冬天,不忙的时候,家家户户总是会炒一次米。原料用的是新收回来的晚米(南昌水稻一般两季,分别是早稻和晚稻)。在我家,这个活儿,一般由我奶奶完成,我们跟着打杂。

米,用井水淘净,整个工序就算开始了。洗好的米,铺在大竹匾上,慢慢滤干,放在院子里,让所有的米接受阳光和时间的双重作用。而我们负责看住那些愤怒的小鸟,不给它们抢食的机会。人和米,还有站在树上伺机出动,并不断变换位置的鸟,一起沐浴着阳光,一晒一整天,一过就是大半个月。期间,若遇天气不好,我们还要及时把竹匾收回家里。等米晒的很干的时候,几乎透明的时候,才可以收集起来,进行下一道工序。炒制。

农村家里的大灶台,灶台上的大铁锅,一把大锅铲,便是所有的工具。我负责烧火添柴,家里的柴禾,有秸秆、芝麻杆和花生杆等,不好烧,但我能烧出炒米需要的大火,因为从小听着奶奶的教诲,“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她说这些的时候,都是在挥舞了手里的锅铲的时候,所以我记得特别牢。但当米已经炒出香气的时候,也会忘。那是米香的诱惑,我丢下火钳,站到灶台边,听见噼里啪啦的声响,看见晒干透明了的米,在锅里,变成了米黄色。使劲闻一闻那香气,知道已经熟了,不等起锅,敢伸手去抓一把,趁热放进嘴里,再听一听嘎嘣嘎嘣的声音,那么脆,那么香。原料只有米,没有任何调味料,那种香味是纯粹的。

眼前这一包蟹香味炒米,一定是添加了蟹肉粉末香精的(符合规定的食品添加剂),还有牛肉味、麻辣味、烧烤味……。但你去用心吃,你能发现,那些调味料只是前奏,吃到最后,真正的香味,还是来自米。那米的香味,是小时候的味道,是一个水乡人怀念故乡的味道,是纯粹的味道。

童年的随笔7

时隔多年,回到故乡,故乡已不在是记忆里的故乡了。物是人非,一切都在悄然改变着。那些随着时间而消失的,有的如泥沙般堆积在记忆里,有的不知被岁月的洪流冲刷到哪里去了。

虽然故乡已不在是从前的故乡,但是有太多的人和事让我怀念着。对于90后来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没有烦恼、没有手机电脑。一群孩子可以从早上玩到天黑,不知光阴为何物,不用忙着去上各种辅导班,只有欢声笑语传播在田野里,山林间。想想那是的岁月是多好,想回到从前,却是不可能了。童年的朋友,也早各奔东西,很难相聚,即便相聚,也难做到从前的两小无猜。

小时候,总想着快点过年,快点长大,可真的长大,才发现最难忘的时光早已过去,又盼着时间可以过得慢点,在慢点。

捕知了,抓蜻蜓,捉蝴蝶,钓鱼儿,摸泥鳅等等,都是童年时常干的事情。那时候没有人整天拿着手机电脑打游戏,我们反而还开心一些。那时的笑容,是纯真无邪的,发自内心的。现在回想起来,就忍不住为现在的小孩叹息,失去了多少童年的乐趣啊!

在每年的开始,动物都开始出来活动了,植物也开始生长了,这也为孩子们增添了不少的乐趣。那时,我们最喜欢去河边钓青蛙了,找来一根竹子,拴上一根绳,另一端系上一条活蚯蚓做诱饵,把蚯蚓慢慢送到青蛙嘴边,等笨笨的青蛙往前一扑,张嘴咬蚯蚓,那个时候要把握好时机,迅速提竿,青蛙也就被提上岸来。除了钓青蛙,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更是一群人一起去摘水果,吃着没有打过农药的水果。现在在吃水果,却怎么也没有从前那般好吃了。更有趣的是下雪的时候了,不知道是不怕冷,还是玩的太高兴。白白的雪地,不一会功夫,就变得面目全非。你追我赶的,手都冻红了,也不愿意离去,也没人喊冷。各种姿势的雪人,就像一件件艺术品。

常常在想,如果再能回到童年有多好,但我知道,童年已离我遥远了,因为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原本很怀念的童年,只能拣到一些碎片,有些甚至无法拼凑、断断续续的。原来,童年只能在自己的梦里。

童年的随笔8

在阳光的照耀下,我读完了这本厚厚的《童年》,心里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惭愧与懊悔,想到自己与高尔基生活得巨大悬殊。

四岁丧父,跟随慈祥的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东西,也看清了许多东西,他看清了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粗野的两位舅舅;朴实的朋友“小茨冈”;吝啬、小气、贪婪、专横、残暴的外祖父;每一天都生活在残忍、愚昧、亲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争吵,从善良与邪—恶之间,阿廖沙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与他相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幸福的;没有痛苦与斗争,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就从这一点上看来我们就与阿廖沙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我们拥有了许多,但是我们还是不知足,只想奢求人世间更好,更多想要的东西。

是啊,我们经常对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用顾着让父母为自己遮风挡雨,从不用自己独自在“人间”闯荡。现在,我们应该悔过曾经的奢望,应该不再浪费任何东西,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便足够了。

从现在考试,我们要自立起来,遇到困难时别只想着这样退缩,逃避或走捷径,应该对自己有信心,人生中总有事或有人会令你痛苦甚至绝望,但我们应该要像一下作者是怎么样坚持的。这样,你就可以再痛苦中寻找快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是的,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然保持对任何事物都有不灭的信心,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那么你的光明一定会到来,因为你懂得珍惜。

童年的随笔9

童年趣事

童年生活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有趣的事,常常把我带入美好的回忆中,下面就讲一讲给你听.

那时,我们家还在红矸山上住,就是发生在红矸山的两件事.当秋风卷走最后一片黄叶的时候,冬天迈着匆匆的脚步来到了.跟着来的是皑皑白雪,雪花儿渐渐的落在地上,地上就像披了一件白色的纱衣.这时爸爸叫我出去,我一看,啊!太棒了!原来是爸爸给我做了一个雪车,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雪车,爸爸在后面推着我,推的很快,风呼呼的刮着,我坐在车上正玩的起劲,忽然看见了前面有一块石头,我大叫起来:"小心!"爸爸因为推的'太猛没反应过来,车子一下子被石头拌住了,我连滚带爬的摔在了地上,爸爸连忙跑过来关切的说:"咪 咪,没事吧?!"我生气的从雪里爬起来,刚抬起头,爸爸哈哈大笑起来,我气呼呼地说:"怎么了,有什么好笑的!"爸爸笑着说:"你满脸都是雪,再加上冻的通红的鼻子,好像一个大雪人."我连忙把脸上的雪弄掉去追爸爸......

还有一次,我不想老让爸爸推着我玩,我也想推爸爸,但是爸爸坐上去以后我却怎么也推不动,最后我把全身的力气都用上了,猛的一推,我一下子趴在了地上,爸爸呢?他没有防备一下子也摔在了地上,我和爸爸都变成了大雪人,我们顿时异口同声的大笑起来.

童年,童年时代过去了,而我们要记住这美好的童年,长大后再细细的品味童年时的快乐,真是别有滋味.

童年的随笔10

一直渴望到对岸,那个梦卵化的地方,阳光悠闲流畅。杜鹃花,红了一岸,小鸟依偎,一只小黄狗在撒欢。

在那边,有妈妈的柔馨的呼唤,有爸爸的宽厚的肩膀。但,这已成了心底最柔弱的记忆,轻轻触摸,就有酥麻的痛。

童年,在一座小城里度过。白天,小城如满池的鱼在欢跃,窄长的街道,风来,也挤不过去。大嗓门的李伯,总竭力吆喝着他的中草药和神奇的祖传秘方。有几个人在围观,听李伯细诉每种草药的功效,每介绍完一种药,他都补充一句:"我的药,保证让奇难杂症跑光光。"我总蹲在他的摊边,因为李伯的中草药,有一股异香,让我迷恋小人书那般痴爱,而且百闻不厌。直到现在,那股芳香,索绕在心房。每当我到郊外,我都要采回一把花草,在记忆中搜索李伯的中草药的形状模样,一一辨别,欲寻那种异香。可是,难以忘怀的香,如沉入深渊了,让心有失望的寒凉。

街头,西西的豆腐花,也是我的最爱。她的豆腐花,又白又嫩,又滑又香,真让人回味无穷。还便宜得很,妈妈给我一元钱买两碗,吃得我的肚子,球一样可爱。当然,西西也是名副其实的豆腐西施,特别有女人味,如她的豆腐花一样让人馋,这是那些追求者如此说的。我一直在想,女人味和豆腐花同味吗?反正就是现实飘缈的感觉,导致自己想快快长大,弄清那单纯而纠结的问题。

小城的白天,既朴实又绚丽,也活力盎然。如电影一样在脑中重播,一幕幕流水般流来,在心间兜转。好想转身,又回到当年那座小城,像拾贝壳一样,把所有心绪和快乐捡来,串成珠链。戴在脖子上,一舞蹈,就弄出叮当响,让声音飘扬,扬到天上去。

其实,我更爱小城的夜晚。黄昏的金色的天穹下,让小城染上安谧神秘的色彩。鸟儿归巢,低飞鸣啾,准备把霞彩,弄成一堵墙,让夜慢慢爬上来。

晚秋的夜,从小城外漫进来,虫儿鸣啾,鸟儿的翅膀敛收。寂寥笼罩小城,街灯昏黄,街上几个匆匆的行人,痩长的影子,如鱼儿在晃游,直向流水的源头。

静谧的夜,我喜欢絮语的天堂。几本破书,是我的宝藏小天地。不尽的欢喜,不尽的惊奇,让我的夜在孤灯中澄亮和精彩。特别喜欢《神话》和《古诗词》,如《蝶恋花》:满地霜花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这首词,是我睡前的幻想曲,想象着雪花纷飞,瘦马维艰喘跑。当时是如此悟这首词的意思。虽然误读其意了,但已深入浅浅的意境中,并渴望祈盼天亮时,能看到这座南方的小城天空飘雪。这是纯洁的童心,简单的梦。

慢慢长大的我,因为读书工作,转身就孤独远离。小城悄悄地退后,我一直向前走,朝着幸福的方向,在路上微笑,歌唱。

熟悉的童年,渐渐走远,弯弯曲曲的小故事,凝成一个痣,缀在心头上。

走过了那么多个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回眸,小城依然,乡音依然。但,父母,已有了白发,童年已在缓流的河水里沉下,消逝。

如果可以,我就做一个船夫,我在时间的河流里摆渡,彼岸此岸来回,让父母不老,让童年不逝,让所有的美好来迎接我。

童年的随笔11

童年的哨音,你还会响起吗?

——题记

童年许多趣事都被岁月尘封,留下的只是些许零碎的片段,但吹哨子的事儿却深刻地刻在我的记忆中。

我的家乡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说不上迷人,但也是环境幽美空气清新。每年初春,冰封的河水开始唱起欢快的歌儿,两岸的小草偷偷地钻出了地面,杨柳也吐出了嫩黄的芽儿。每逢这个时候,我和小伙伴就成了村里的大忙人。

我们两手拽住树干,两腿一缩,像猴子一样敏捷地上了树,折些笔直的杨柳枝条,又到地畔折些楸树枝,它比杨柳枝要粗得多。折好树枝,我们就坐在原地,开始做哨子。一只手握住树枝,另一只手从所折的一端开始朝一个方向拧转,那皮儿也随着转,就这样一段一段挨着拧转,一直拧转到枝梢,把尾稍剪去,从大头用牙齿把里面的白杆抽出来,用小刀把树皮筒两端割齐,用指甲在树筒末端一刮,外面的一层皮就掉了,只剩下里面的一层,哨子就算做好了。

我们做的哨子大致有三种:一种是用柳树枝做的短哨子,声音尖细;一种是楸树枝做的长哨子,并在楸树筒上剪六个小孔,这种哨子能吹简单的歌曲,声音比较悠扬,婉转;一种是用粗一点的杨树枝做的哨子,声音憨厚。吹的时候也很讲究,吹柳树枝做的哨子,两手捂住哨口,手不时一张一合,发出的声音类似青蛙、乌鸦“呱呱”“哇哇”的叫声,但因每次吹气的大小,张合时间不一,倒也吹得不单调。有孔的哨子吹一些简单的歌儿,例如《上学歌》《卖报歌》等。

我们乐队总共有四五个人,一旦有了哨子,我们就鼓起腮帮子吹起来,从这一家吹到那一家,招惹得比我们小的孩子前簇后拥,我们因此显得更风光了,吹得更有力了,简直是青蛙、乌鸦、猫头鹰三位歌手的联唱。小孩子见我们吹得那么神奇,央求我们为他们做一个哨子。我们只管吹,只管走,他们急了就抱住我们的腿:“你不给我,我就不让你走。”一位调皮的伙伴说:“谁叫我一声爷爷,我就给谁做。”起先他们不肯,但又经不住哨子的诱惑,只好小声叫了一声爷爷。伙伴还是不满意,大声说:“谁叫的声音大,就给谁做。”于是就有两三个小孩一起张大嘴巴,伸长脖子,眯着眼睛,声嘶力竭地喊:“爷——爷!”伙伴赶紧应一声:“哎!乖孙子,给你一个。”只听“啪”的一声,伙伴捂着脸,呆呆地站在那里。原来伙伴的爸爸恰巧经过这里,看见了这一幕,生气地说:“他叫你爷爷,那我按辈分我应该叫你叔叔,以后再欺负人,这就是奖励!”说来也奇怪,那巴掌真让我们长了记性,懂了规矩。

我们的乐队被村里的老人看见了,他们总会乐呵呵地说:“瞧,我们的乐队来了。我以后老了,你们就给我吹,可要使劲地吹喽!”“那你要给我们好吃的,我们不要钱。”老人听了,仍旧笑呵呵地说:“那我就管不上了,你给我的儿子要好吃的。”如果遇到年轻人,被我们这乱蛙一样的声音一吵,大多下了逐客令:“去去去!到一边吹去,人家忙得饭顾不上吃,你们吹得烦不烦?”我们的义演受到了冷落,甚至是闭门羹,“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们依旧鼓着腮帮子,吹着走开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吹哨子的我们都已成家立业,当了爸爸,我也成了一名“孩子王”。每逢初春,总会看见自己的学生拿着树枝做的哨子,“哇哇”地吹,不由得想起了童年那段吹哨子的故事,似乎觉得,我们吹的哨音才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动听的声音。我常常天真地想;如果再回到童年,我还会吹一次哨子,当一回乐手。

童年的随笔12

那时读初中到高中都要到镇中学寄宿的,所以在家劳动的春生每个星期见我上学回来都羡慕不已,星期六的晚上他总要来我的房里聊天,给我讲一些村里发生的故事,说得兴起时就眉飞色舞。我也给他讲一些学校的趣闻,说到好笑的地方,两人就放声大笑。

春生和我是小时候一起长大的。记得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那时是十二岁,上学要经过一个邻村的后山,后山上长了一棵杨梅树,杨梅成熟时,红红的果实水汪汪的,叫人垂诞欲滴,直流口水。但白天我们不敢去摘,因为有大人看着,于是我们就想到了晚上去偷。

那是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密密麻麻的星星在蓝天上闪烁着,我和春生趁着如水的月光来到了杨梅树下,夜,静悄悄的,我们赶快爬上树去,大把大把的抓着杨梅就往口袋里塞,正当我们偷得尽兴的时候,突然远处一个人影迎面而来,我们吓得赶忙跳下树去,不分东南西北往外就跑,也不知跑了多远,停下脚步时也不见有人追来。于是又想折回去,但没有来时的胆量了。现在说起这件事来,我们都一脸的兴奋。

时光匆匆,转眼我已高中快毕业了,春生也结了婚。那一年,我们才二十岁。

结婚后的春生更加勤劳,不久,儿子也出生了。那时家里还穷,春生结婚时几乎用完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尽管这样,儿子的出生给春生带来莫大的欢乐。

童年的随笔13

童年时,有一件事使我至今念念不忘。那年我很小,妈妈说我再过一年就可以上学了。由于自然灾害,家里日子过的很紧,七口人,只有父亲一人工作,月收入也就五十几元。我家姊妹大排行,两个姐姐;两个弟弟,我老三,家里和外人都叫我小三子。

由于粮食紧张,国家每月供应的粮食份额很少,我们几个孩子都在成长期,特别能吃,缺口自然有了,单靠供应的那点粮食不够吃。父亲为了我们能吃得饱,在家东面的山坡上开了一块荒地,种了一些玉米和大豆,父亲每天上班早出晚归,也没有多少时间去地里侍弄,基本靠其自然生长,种的玉米和大豆长得七扭八歪。

秋天的一个周日,父亲用自行车驮着一袋玉米棒和一捆大豆回来,告诉我们这些就是全部收获。母亲把玉米收起来说是磨面粉,平时贴补家用,让我们几个把大豆角扒了,明天给我们煮盐豆吃。我们几个孩子高兴极了,七手八脚的扒起来,一会就扒完了。母亲把豆粒装在一个小盆里正好装满。当时自己年纪小,还不知道计量单位,现在估计也就三四斤豆子。

第二天我们几个早早起床,洗完脸后全都围坐在桌旁等着吃煮盐豆,这时厨房已飘出煮豆子的香气。一会,母亲把煮好的黄豆端进来,连汤带水一小盆,一看就知道善于持家的母亲又在细水长流。母亲给我们每个人分了一小碗,我早已馋得不行,急忙把自己那碗拿过来,先把汤喝了,剩下的豆子用纸包起来揣在兜里,等玩的时候一个个吃。

吃完饭我刚要出去找小伙伴玩,这时听母亲对大姐说:大荣子,下个星期天到你大舅家去一趟,我给你大舅分出一碗豆子你送去,就说我们家自己种的让他们尝尝鲜。顺便看看你大舅和大舅妈,这长时间一直没有联系,也不知你大舅身体怎么样。我一听马上来了精神,急忙说:妈我也要去。大姐听了后向我一瞪眼说:你那么淘气带你去,到大舅家还不让我大舅妈笑话。母亲听大姐这么说知道大姐不愿带我去,就说:三子,你姐说的也对你就别去了。我一听急了,嚷着非去不可,因为到大舅家要坐很长时间有轨电车,这是最吸引我要去的原因,长这么大还没坐过一次。

无论我怎么说大姐就是不带我去,怎么办?我突然想起兜里那袋黄豆,情急之下急忙掏出来递到大姐面前,用哀求的口气说:姐你就带我去呗,我这些豆子不吃了都送给你。大姐被我的表现逗乐了,心也软了下来说:好吧我带你去,但你要保证到大舅家不能淘气。我马上答应一定让姐姐放心不淘气,怕大姐反悔急忙把那袋黄豆往大姐兜里揣。大姐象征性的拿了一点,再次嘱咐我不能淘气。

时间过得真慢,好不容易熬到星期天,那天我早早起来屋里屋外地溜。大姐正在梳头,看到我这样子噗噗的笑了,对我说:别转了,等我梳完头一定带你去。我也乐了,坐下来等大姐。一会大姐梳完头带着我出发了。在向车站走的时候我高兴的唱起了歌,当时唱的什么记不住了。在车站等了一会,车就来了,上车后车开动了,听着轮子与轨道磨擦发出的声音,看着车窗外移动的景物,我心里美极了。头一次坐车还有些害怕,紧紧地拽着大姐的手不放。

一会大姐告诉我下站我们下车,我心急,早早走到车门处,手把着车门边框,等着下车。那时的摩电车有售票员,车门是用手来回拉着开关的。到站后,售票员等车停稳拉开车门让乘客下车。我手一直把着车框,这一拉正好把我的大母指挤住了。当时痛得我大叫,把售票员吓坏了,急忙停下来,把我的手拿出来。好在车门有点旧滑动不好,手指没挤破只挤出一个大血泡。大姐也吓坏了,赶忙把我抱下车,心痛的用手不断地给我揉着拇指,哄着我把我一直背到大舅家。

到了大舅家,只有大舅妈在家。大舅是市电业局的科长,单位有事没在家。大舅妈见到我们很高兴,马上到厨房,一边家长里短的和大姐唠着家常,一边给我们做饭。这时我的手也不怎么痛了,想着来时答应大姐不淘气,一个人坐在里屋什么也不敢动,闷得真难受。由于来的时候太高兴了,早饭也没吃多少,经过这么一折腾,肚子早就咕咕叫了,直盼着舅妈早点把饭作好。“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肚子饿的发慌,还要上厕所,怕大舅妈笑话不敢说,一直憋着。又过了一段时间憋得快要尿裤子了,这才开门喊大姐,没敢大声喊,大姐没听见。我实在急了就走出去拉了大姐一下,大姐这才发现我,急忙问我什么事。大舅妈听我说要上厕所,马上领我到一个小房间说这就是厕所,让我进去后就把门关上了。我们家住小红房,一直用旱便。舅妈家住楼房用的是水冲的便池,我从来没见过。看着这么干净的房间不知道往那里便,在里面急的团团转。实在憋不住了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舅妈听到后马上开开门,急着问我怎么了?我哭着一说舅妈乐得不行,最后在舅妈帮助下我才知道怎么回事。

总算熬到吃饭了,饿的时间太长,一开饭我就大吃起来,为这大姐在桌下偷偷用巴掌打了我好几下,弄得我饭也没吃好。经过这一次折腾,以后无论谁到大舅家,我再也不敢跟着去了。

时光太匆匆,年华不再,青春已老,往事只能回味。而今生活好了年纪也大了,明白一个道理:珍惜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生活要幸福快乐!

童年的随笔14

当你发现自己很难找到新朋友时,有没有想过回去找你的旧朋友?

你可以去找你失散了多年的中学同学,甚至是小学同学,若你有办法找到幼儿园的同学,那也不错。

我是有的。我不大喜欢找大学时的同学,因为害怕比较。毕业后大家的际遇都不一样,聚在一起,反而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比如,大学时常和

我斗文斗武的一位男同学,现在干的活就是我最喜欢的广告业,在他面前,我总有一种受挫的感觉。

有人说,他最好的那位中学时的同学结婚的时候,没有请他,觉得很失落,有种大家不再是铁哥们的生疏感。也有人说,他已经很久没有参加中学同学的聚会了,因为其中一个曾经跟他很要好的旧同学每次见面时总是问他现在赚多少钱,而不再是一句再平淡不过的“你现在过得还好吗?”

我也深有同感。于是,当我于某一天在街上偶然重遇一个小学同学时,差点高兴得跳了起来,最后我轻轻地拥抱了她。记得那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谈了许多许多,然后才依依惜别。我请她站在路边喝那廉价的珍珠奶茶而她却毫不介意地冲我哈哈大笑时,我终于发现,小学时的情谊,是最纯真的。

小学时,大家都天真未凿,不会比较,也不会恶性竞争。那段日子,也是人生中很甜美的一段时光。小学毕业后,各散东西,大家过着不一样的人生,根本也没法比较。某天,有缘重聚,即使际遇相差很远,也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两个人走在一起,谈得最多的不是现在的你贫我富,而是童年时那值得回味的往事。开场白通常是“记得那时你……”

多么温馨的一幕。

兜兜转转,我得到了一些朋友,又失去了一些朋友,有些时候会感觉怅然若失。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小学同学,待我仍如当年。童年的友谊,就像一株不起眼的植物,当你为生活而疲于奔命的时候,它静静地生长,而当你终于可以坐下来跟它聊聊天、浇浇水的时候,它却不介意你的冷落,仍把最芬芳的花朵为你开放。

童年的随笔15

好不容易周末有空,于是我一个人开车回了趟家,事先我并没有跟我妈打招呼,所以到家的时候,我妈还蹲在家门口洗衣服,我按了一下车喇叭,从车里走了出来,我妈先是一愣,很快脸上就露出笑容来,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我妈一边嗔怪我,事先不给她打招呼,一边喊我爸赶紧出去帮忙买菜,我爸应一声,从里屋走了出来,一看是我,乐呵呵得就出门买菜去了。菜市场离我们家并不远,一会儿的功夫,我爸就回来,手里提着两大包东西,我妈可是出了名的做菜高手。厨房里一阵的叮叮当当之后,桌子上就摆满了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我跟我爸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连连称赞我妈的手艺好,我妈喜滋滋的看着我跟我爸,不忘的给我们多加一些菜放到碗里。

吃过饭,我爸又出去找他的棋友下棋,我跟我妈在客厅说话,不知是哪句话引起的,我妈开始絮絮叨叨的说起我童年的一些趣事。

我妈说,我小时候是一个很乖、很听话的孩子,就是有点内向,不太爱说话,跟现在的伶牙俐齿可完全不一样。小时候,老爸老妈要出去干活,没人照顾我,于是老妈总是叮嘱我不要乱跑,就在家门口玩,饿了的时候就去隔壁王婶家吃饭。每次我妈干活回来的时候,就看见我蹲在家门口,保持着我妈离开时的姿势。我妈就问,你没出去找别的朋友玩?我摇摇头。我妈又问,你吃饭没?我点点头。然后我妈掏出钥匙开门,晚上睡觉的时候,眼瞅着我快要睡下了,突然我一声尖叫,我妈赶紧冲到我面前来。我从贴身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早已被压得变形了的葡萄递给我妈,原来白天的时候,隔壁的王婶给我吃葡萄,我觉得葡萄很甜,于是就想让妈妈尝一口,所以就偷偷拿了一颗放在口袋里,结果一不小心被我压破了,我看着那颗烂葡萄,难过的快要哭出声来,我妈拿起那个烂葡萄放在嘴巴里,说好甜好甜,我看着我妈一本正经的样子,最终没有哭出来。

你小时候很懂事呢?我妈又说了一遍,好像从刚才的回忆中还没有走出来,我把水杯往我妈的面前推了推,我妈端起水杯喝了一口,又继续说。

有一年夏天,大概我三四岁的样子。我妈在家忙活着整理冬天的衣服鞋子,她想冬天的衣服鞋子都拿出来,趁着这大太阳好好晒一晒,这样冬天穿起来的时候,不会觉得冷。我妈在家翻箱倒柜的找衣服鞋子,我在我妈身后也忙活起来,把鞋子扔的东一只西一只。过了一会儿,我妈感觉好像身后没有什么动静,回头一看,只见我拿着冬天的一双棉鞋使劲的往脚上套,弄得满头大汗,也没有穿进去。我妈一下子乐了,那时候我以为我妈本来会生气,结果没有,于是大着胆子缠着我妈要穿棉鞋,我妈那天可能心情也好,竟然答应了。就这样,三伏天,我穿着一双棉鞋度过了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舍得脱下来。

你呀,小时候可是调皮呢!我妈敲了一下我的脑门,端起杯子又喝了一杯水,似乎意犹未尽。

我妈又接着说,小时候我爱吃糖,我妈就给了我三毛钱,我拿了钱一路小跑着去买东西。没一会儿我就回来了,手里拿着三块糖,一边吃一边从兜里掏出来五毛钱给我妈,我妈很惊讶,说,你的钱是哪里来的?我说,小胖找给我的。我妈一听,坐不住了,拉起我就去了小胖家的小卖部。我妈问小胖,一毛钱一块糖,三毛钱三块糖,刚刚好,你怎么还给她找五毛钱呢?你数学是怎么学的呀?小胖的脸涨得通红,委屈得快要哭起来了,说,米米说了,我不给她找钱,她就不跟我玩儿……说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妈反而不好意思了,一边安慰小胖,一边从我的手里夺走了五毛钱。

我妈突然不说话了,沉默了几分钟以后,她说,时间过得真快呀!是啊,谁说不是呢?当年那个性格内向的,到处混吃混喝的小丫头早已羽翼丰满,飞向了更高的天空;当年年轻俊俏的父母也已经两鬓斑白。时间终究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痕迹。这些年,我没少跟时间赛跑,到头来却发现,跑来跑去,终究没跑赢时间。可是,又有谁能跑得过时间?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