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秋之美》随笔

《秋之美》随笔

来源:哇咔屋    阅读: 1.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之美》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之美》随笔

《秋之美》随笔1

秋天,是一个属于收获的季节。而秋之美,全在乎心。把美丽的秋天留住,收获一份属于我们的激动。

秋,从北边一天一天地悄悄的走来。

清晨,凉凉的夜晚使草上开始有了一颗颗露珠,在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同珍珠般的美丽,若你伸手拈着感觉爽爽的!又过些日子,高高的天,淡淡的云,阵阵的微风从北边吹来,绿绿的枫叶渐渐地变成一片一片的红叶,而绿绿的杏叶渐渐落下,树脚下一遍金黄。露珠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越来越来白,最后完全变成白霜,感觉寒气袭人。一片片落叶在风中纷纷飘荡,高高白杨在萧瑟的秋风中留下光秃秃的枝桠,更显得挺拔,更显得精神!此时,当你躺在秋的怀抱里时,是感觉温暖舒适,还是冷清寂寞?秋,在你眼中,在你心中……。

秋,生活在黄土地的农民,经春的播种,夏的耕耘,洒在地里的汗水,长在庄稼上的希望,企盼秋的来临,更企盼秋的丰收。面对阵阵秋风推起的层层稻浪,随风飘来的沁人心脾的稻香,是满心的喜悦。在他们的眼中,秋,是收获的季节,是遍地黄金的季节。在收割的日子里,只想晴天,只想高产,只想好价钱。农民的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金秋!

秋,在文人的眼中,常常变为心上的秋。自古文人面对萧瑟秋风,飘零落叶,光秃枝桠,病树枯草,总是推己及彼,生出愁来。特别是那绵绵秋雨,敲打的不仅仅是芭蕉梧桐叶上,而似乎敲打在文人心上。那凉凉的风,凄凄的雨,再加上或官场失意,或亲人离别,或友人分离,或遭人暗算……如此多事之秋,必为心上之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总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宋代才女李清照寥寥数字,写尽了自己失去夫君赵明诚后孤独凄凉的晚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真是一幅凄凉、冷落的秋景!表达了词人在屡试不中,仕途无望,不得不离开京都(汴今河南开封)流落江湖的感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可见晚年的诗人,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生活一天天地陷入颠沛流离,贫困失望的境地。“悲秋”悲的是当时生存的社会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贾谊汉初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官至大夫,受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太傅,三年后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因怀王坠马而死,深自歉疚抑郁而亡,年仅三十三岁。英年早逝。诗人因怀念而感叹,贾谊早去空余一片寒林!

总之,秋,在诗人眼中,在诗人笔下是:“寒”、“愁”、“独”、“病”、“悲”、“残”等伤感文字,岂不变为诗人心上之秋了呢?!

秋,是自然的,而秋与悲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只是人心中的意象而已,有悲秋者,亦有喜秋者。“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满山锦云,如烁彩霞,比江南二月的春天还要火红,还要艳丽!显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给读者不仅仅是美的赏受,更多的是给了读者启迪和鼓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美丽秋景图:碧水蓝天,绚丽多彩的晚霞照映在碧绿的江水之中,江渚之上,几只灰白色的野鸭时而飞翔,时而齐集,沉醉于秋江晩景中不愿栖息。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秋,是阳光灿烂,是满目美景。开国领袖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鱼翔浅底,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气势磅礴,何等壮美!是何等积极的人生态度!

自然之美,秋之美,全在乎心。你若心纯如一泓清泉,心静如幽谷深巷,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心态阳光,那你的眼中是美丽的秋,是看不尽的绿水青山,赏不尽累累硕果。金黄金黄的稻子、麦子、柚子……,金黄金黄的菊花,嫣红嫣红的紫薇、还有不老的苍松翠柏……。若徜徉在山林田野中,那红红如火的枫林,那黄黄如金的杏叶……。还有那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还有一望情深如翡翠一样的秋水,好一幅美丽的五彩缤纷的秋景图。

秋,当我还站在讲台上时,我盼着秋的来临。在金色的阳光下,伴随爽爽的秋风,新学年开始了,校园热闹了。多少朝气蓬勃的英俊少年,多少天真活泼的美丽少女,他们带着父母的希望、祖国的重托,来到了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地方。我站在讲台上面对新生,总是激情满怀,总是精心设计第一场课,总是希望把新同学引入知识的海洋,去探知化学世界的奥秘。当然,而今的我,只是在秋的季节里,期望曾经的学子在事业上有满满的收获!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愿把美丽的秋留住,留住一个金色的秋!,

我的朋友,你的秋呢?

《秋之美》随笔2

秋,我从来都不怀好感。这个感觉也许是从自身的悲凉身世所致,也许是读了古人对秋的描述相关。

宋玉的《九辩》之一,第一句就是单刀直入地写出了秋的悲凉:“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欧阳修的《秋声赋》也写道:“……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在宋玉和欧阳修的笔下,秋是那么无情,它摧败零落,它肃杀万物,它砭人肌骨……大诗人杜甫更是写出了“万里悲秋”的惊人诗句。古人眼中的秋,简是无恶不作!

由于少年到青年的苦难遭遇,由于一生所处逆境之中,所以也特别喜欢上面这些大师对秋的描述,正所谓心由境使,悲凉的秋景,悲凉的言辞,犹其合乎我悲凉的心境,因此,我对秋不仅没有好感,而是非常厌恶,我总觉得秋是十恶不赦的魔头,萧瑟的秋风,杀绝了一切美好的希望,遍地的秋霜,让人与百物恐惧!更何况,秋的不远,就是严酷的冬天,所以我总认为,秋是冬的带路党,是它带了万恶的冬天!于是对秋的厌恶便转化为对秋的憎恨。是啊,要是没有秋天,冬天也许来不了,那世间就是一片美好的.春景,一片热烈的夏装,多么惬意,多么美妙。

可是,凡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而造就的,尽管我怎么恨秋,恶秋,可秋天总是每年一次地如期光临,一生六十多年过来了,不曾少过一次。于是,也无所谓了,我恨你也来,我爱,你照顾样来,倒不如与你亲近一下,究竟如何?

也许是心情的转变,也许是心态的改善,也许还有别的什么因素,今年秋天,我决定去看看秋的状况,于是,在十月末,我和老伴出游了几个地方,一路走来,我惊奇的发现,秋,原来不是那么可恶的,还是这么美的!

第一眼发现秋之美景的是秋天的山,坐的车上,举目望去,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雾,视线特别良好,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黄紫青黛层次明朗,近处的山岗上,秋叶满树,橙黄红绿,各色树叶,相交互叠,如云如霞,如织如绣,令人陶醉,令人留恋;忽而闪过一片橘子林,一个个鲜橙的橘子,参差不齐的挂在黛绿的叶子之中,仿佛一盏盏小烛灯,挂在绿树上,满山遍野,却疑为是一场花灯展览;那边山岗上独立着一棵大树,叶子红了些许,黄了些许,绿的依然,成了三色树,这样的美景,恐怕春天和夏天都难以看到;还有那秋江上的芙蓉,虽然叶残梗折了,但是,还有众多的莲房还是或直或者弯地顽强地挺立在秋水之中,显示出它的坚贞不屈!偶尔一只白鹭飞过,栖息水边,不时间,又象受到什么惊恐似地突然冲天而起,消失在云霞之中,天空中的云霞和山峦上的树林倒映的水中,如镜一般的水面,添上了一幅美丽的秋之图画,难怪王勃笔下有了“秋水共长天一色,孤骛与落霞齐飞”的名句。菊花是秋的恩赐,“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便无花”,这是元稹的绝笔,但是这里要说的不是人工种植的菊花。我要说是野菊花,野菊花,遍地都是,到了秋天。或成片,或孤伶,或盛开怒放,或含而不露,它不怕秋霜,不怕寒露,它在秋风如刀的环境中,依然含笑开放,它在秋霜似剑的野坡上仍然向人间展示了它的艳丽,它的风骨是那样高尚,它的意志是那样坚韧,野菊,从来没有吸收过任何人赐与的养份,她纯粹是一种自生自灭的物种,这样的生存环境,似乎和我的经历颇多相似,她开得花并自不得艳丽,而它的坚强性格,却是任何一种艳丽的花无可比拟!赞美秋天,其实,秋菊才是真正的主角。忽视了秋天的菊花,秋的美就缺而不全了。

然而,秋的最大功绩,并不在于她如何如何的美,而上在于她的成熟和收获,春播秋获,天成之道。秋天的田野,金黄一片,熟透的稻谷,沉甸甸的稻穗,预示着丰收的希望,众多的果子,也是在秋的摧促下成熟的。正是因为有了秋天的收获,人间才能五谷丰足,人们才衣食无忧。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耿耿于秋的肃杀,我们要感谢秋的恩赐,我们没有必要对秋的肃杀记以仇恨万千,我们要对秋的恩赐敬以百万。

秋,是一个矛盾的名词,秋是一个为难的季节,秋又是一个必然要到来的节侯。怎么对待秋,怎样理解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希望秋能为人间带来更多的收获,为人间增添更好美景!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