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资讯 > 开心乐园 > 十三陵是谁的陵墓

十三陵是谁的陵墓

来源:哇咔屋    阅读: 2.4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十三陵是谁的陵墓,中国五千多年历史经历了多个朝代,留下来数不胜数的皇室陵墓,唯独十三陵是这些陵墓当中历史最悠久,建筑规模最大,建造时间最早的陵园,如今是陵区内重要的的旅游景点之一,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十三陵是谁的陵墓?

十三陵是谁的陵墓1

明十三陵自1409年开始建造,至今已经历六百多年时间。

明朝十六帝却只有十三陵的原因

明朝自建立至灭亡,期间一共有过十六任帝王。这其中葬入明十三陵之中的就只有十三位,另三位未葬入明十三陵的帝王则分别为朱元璋、朱允炆以及朱祁钰。身为明朝开国者的朱元璋因明朝最初定都于南京而于南京修建陵墓,名为“明孝陵”。而朱允炆则因“靖难之役”的发生而下落不明,故而不曾修建过陵墓。

朱祁钰之所以没能葬入明十三陵则是因为经由“夺门之变”顺利复辟的朱祁镇记恨朱祁钰曾经软禁他长达七年,故而将其早前修建的陵墓捣毁并只允他以王爷的身份入葬于别处。

十三陵是谁的陵墓

明十三陵之中最早修建的长陵

明十三陵之中最早投入建造的陵墓为“长陵”。原本定都于南京的明朝于明成祖在位期间正式迁都至北京,而在正式迁都之前明成祖率先下令在北京修建了宫殿以及陵墓。其中这宫殿便就是故宫,而陵墓则就是长陵。明长陵于1409年开始建造,然后在1427年大体结束地面建筑的建造。这座陵墓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保存完整度最高的,为明十三陵之中的祖陵。

明十三陵之中修建最晚的思陵

明朝在经历两百七十多年的统治之后于崇祯帝在位期间正式走向灭亡,而崇祯帝也于国破之前自缢身亡。由于国破之前崇祯帝尚未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所以他逝世之后其遗体被葬入到了于1642年修建的田贵妃的园寝之中。

当时为崇祯帝收葬的李自成为了进一步笼络民心,还将该园寝更名为了思陵。由于思陵并不是以帝王陵墓的规格修建的,所以相比起明十三陵中的其他陵墓,这位陵墓的规模相对较小。

除了长陵与思陵之外,明十三陵中则还包括献陵、景陵、裕陵、茂陵等是一座陵墓。

十三陵是谁的陵墓2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

1.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地,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2.明十三陵,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十三陵建造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长陵和定陵。长陵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明朝第三帝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高耸的明楼,是长陵的标志。

十三陵是谁的陵墓 第2张

十三陵为什么没有盗墓?

明十三陵不被盗,跟选址也有很大的关系,明十三陵的位置靠近北京城区,那里人口相对比较密集,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不会有人特别猖狂明目张胆的去盗墓。清军入关以后,想要得到民众的认可

就要好好处理前朝留下来的事情,中国一直是以孝道著称的,挖人坟墓这种举动势必会招来全国上下的不满。而为了笼络人心,清朝不仅没有对明朝的陵墓进行破坏,反而是好好的保护了起来。

十三陵为什么只开放三个?

原因:其他的陵寝由于距今的年代较远,且都年久失修,很多都残破不堪,连最基本的明楼,隆恩殿也都倾覆了,所以根本不具备开放参观的条件,且交通不是很便利,在加上未开放的那些皇帝们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都很陌生,基本脸熟的几个也都开放了,所以十三陵只开放三个。

十三陵是谁的陵墓3

风水宝地 滋养明朝绝佳吉壤

封建统治者历来看重风水之术,因此中国很多历史文化遗产均与风水相关,明成祖朱棣命江西风水师廖均卿在昌平境内寻找墓地,在这一地区找到“吉壤”,叫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风水宝地,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封为“天寿山”,并于1409年开始修建十三陵的第一座陵墓—长陵。作为中国古代帝陵的杰出代表,明十三陵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长陵鸟瞰

十三陵所处地形为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开敞,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陵区的几道水流自西北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6公里处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

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环抱,向南伸展至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十三陵所体现的建筑理念却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结晶。

2003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十三陵: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十三陵是谁的陵墓 第3张

罕见陵寝 提供宝贵历史资料

明十三陵,顾名思义,是十三座陵寝建筑,其中长陵、定陵及神道是最具特色的三处景点。

长陵,十三陵之首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墓,也是十三陵中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用料最考究的陵寝。陵内用于祭祀的陵恩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楠木殿之一,陵恩殿建筑在汉白玉雕刻的三层台基上,顶部为中国古代建筑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象征皇帝的“九五”之位。支撑殿顶的60根楠木大柱十分粗壮,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约12米,底径达到1.124米,为世间罕见佳木。殿中金砖铺地,所有木件均为金丝楠木加工而成,古色古香,1米多直径,12米高的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2300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举世无双。

殿内陈列着定陵地下宫殿出土的文物数百件。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做工精湛考究,形象逼真,是世上精美绝伦的艺术佳作。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