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孩子打架也不全是坏处

孩子打架也不全是坏处

来源:哇咔屋    阅读: 1.8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打架也不全是坏处,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宝宝的智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认真教育孩子的人终会有所收获。为大家分享孩子打架也不全是坏处。

孩子打架也不全是坏处1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当着他的面打架,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不仅会把他们吓哭,还会让孩子感到不知所措,甚至会留下心理阴影,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打架也不全是坏处

1、伤害孩子心灵

对于年纪小的孩子,见到爸爸妈妈和人打架,容易害怕、忧郁、焦虑。对父母容易产生不安,导致孩子出现睡眠方面的困扰,出现不易入睡,做恶梦,甚至梦游的情况。

2、孩子可能会模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心理,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而父母当着孩子面和人打架,会导致孩子认为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

如果跟家人间发生矛盾,又该如何解决

再恩爱的夫妻,也难免会发生矛盾。但是,为了减少对孩子的伤害,作为家长要正确处理好彼此间的矛盾。

孩子打架也不全是坏处 第2张

1、不当着孩子面吵架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永远不要当着孩子面吵架。当孩子在面前的时候,如果想吵架,就努力克制,提醒对方要冷静些;如果实在忍不住,也要换个地方吵架。

2、尽快言归于好

作为男人,不管大事还是小事,如果错的是自己,就要勇于承认错误,让孩子感受到做错事要勇于承担,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利的;作为女人,适当的一个微笑,给丈夫一个台阶,给自己一个台阶,让孩子看到你的大度,也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把握好吵架的度

若是两个人都不能把握吵架的技巧,必然会在吵架上受伤,破坏了家庭的和谐。所以,家人之间争吵时,要把握好度,不能超越“揭人伤疤”、“牵连长辈”“随便说离婚”等等。

孩子打架也不全是坏处2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聊一个话题,这个跟每位家长都息息相关,它关于孩子打架。

一个在美国进修学习一年的同学回来后一起吃饭,期间我们主要聊起了中美的教育差异。在说到父母如何看待孩子间打架时,我同学说的美国父母教育方法完全出于意料,他们支持孩子打架!

这些美国父母的观点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是男孩,如果不让孩子打打架,往往不会产生好的结果。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疼痛的程度”或“打架的分寸”,这样长大以后,如果真的打起架来,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既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其实“打人”与“被打”,是孩子社交过程中绕不开的一堂课。孩子如何反应,其实早在成长过程中即已形成。

故而父母在纠结孩子的“打”与“被打”如何管的同时,还要看到孩子动手行为背后的根源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0~1岁孩子

孩子“打人”从八九个月时开始出现,这是源于他的肌肉控制能力的发展,这时的孩子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胳膊运动,并随意做出扔东西、打人的动作了。

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大新变化,他会开始积极地实践自己的这项能力,会不停地扔丢东西、动手打人,并由此观察大人的反应。

恰当的引导是:

一方面给孩子提供可供手去抓、去扔,尤其可揉捏到变形的玩具,比如香蕉,孩子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动作带来的`后果,帮助孩子感受事物的因果变化;

另一方面,孩子发生“打人”动作时,轻轻握住孩子的手,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打”的动作中转移开。

1~2岁孩子

此时孩子开始萌发了自我意识,但他们又因无法很好地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常常借助行为(打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

如: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一个小宝宝看到对方手中的玩具,很想要,他通常会直接过去抢,抢而不得,就可能会上手。

最恰当的引导是多与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直观感受并学习简单的交往方法,如:

表达自己的意愿:“哥哥,我想玩你的小汽车。”

学会说:“住手,别打我!”“你弄疼我了。”“我生气了。”

或是向大人寻求帮助:“妈妈,我想要……”

2~3岁孩子

如果说1~2岁的孩子是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战争的,那么2~3岁的孩子打闹行为则更针对于行为者本身。

意思是,此时孩子将同龄人作为了好奇和探索的目标,也更容易发生身体的纠缠,如通过咬、打、抢、戳等方式攻击对方的身体,甚至还可能朝对方扔东西。

此时的打闹一般都是并无伤害性。孩子在这样的打闹中,在尝试了解和掌握与人交往的边界,包括和人肢体接触的度在哪里,力度是多大,是否能被对方所接纳,甚至是偶尔的被大家的排挤等。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从中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以及被社会所接纳的行为方式是什么。

父母最好的做法是:留神别让孩子们受伤,但不要轻易去干预;更不要因为护犊子心切而将自身卷入到孩子的打闹中,譬如直接跟对方家长嚷嚷甚至干起架来。

3~6岁孩子

3~6岁孩子打闹情况更为复杂。你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大都有几个玩得比较好的小伙伴。

但同时,他们之间也会有小矛盾,特别是三个以上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就会出现其中一个被排除在外。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也大都因为如此——排他。有意思的是,孩子在未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被同伴排斥的情景时,已懂得用它来操纵别人了。

父母的恰当引导是:给孩子正确示范,并教给孩子有技巧地解决问题,比如学会“轮流”“交换”等方法。同时,多陪孩子游戏,尤其爸爸多陪玩,这样可帮孩子尽早明确规则并习得规则,促进孩子更加顺利的社会化。

总之,对6岁之前的孩子来说,打人与被打,都是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历练,不必上岗上线,但需要做恰当引导,教给孩子适龄的解决办法,孩子才可能更好地为今后的社交实践做准备。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