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父母不要随便吓唬孩子

父母不要随便吓唬孩子

来源:哇咔屋    阅读: 2.8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父母不要随便吓唬孩子,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培养宝宝的这种意识是要从小抓起的,父母对于孩子不必急于求成,一起努力让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吧。下面跟大家分享父母不要随便吓唬孩子。

父母不要随便吓唬孩子1

很多孩子出去玩时,会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孩子无理取闹,怎么哄、怎么跟他讲道理都不管用,这时妈妈就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这下,孩子就乖乖地就范了。其实,哪个父母会忍心不要自己的子女,这不过是吓唬孩子罢了。

有些父母看到这招管用后就经常使用。但是专家提醒,在适当时候说反话,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正常的是非观念,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交流时,最好是正面引导、直面交流和坦诚相待。

1、家长说反话孩子很听话

欢欢今年5岁,她性格开朗,天性好强,在同伴中,总是扮演着“大姐大”的角色。“欢欢很听话,也很懂事,有一次,欢欢小伙伴的玩具坏了,她主动把自己的玩具给小伙伴玩。”欢欢妈说,可是最近她发现欢欢变得很调皮、贪玩,叫她去写作业,她却拖拖拉拉不肯去,手脏了让她去洗也不去洗,真拿她没办法。

有一次,欢欢又不愿意写作业,可把欢欢妈惹急了,欢欢妈瞎吓唬说:“你再不去写作业,晚上就不让你上床睡觉”。没想到欢欢乖乖地写作业去了。看发脾气这招挺管用的,欢欢妈也越用越多,欢欢不吃饭时,她说,“欢欢不用吃饭了哦,这样妈妈就省粮食了”,欢欢贪玩不去学习时,她说,“欢欢下次语文考试肯定只拿50分,绝对不会上60分”。欢欢妈发现,每次这样刺激欢欢时,她总会乖乖地去吃饭或写作业。

2、正话反说可成教育“偏方”

4~7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竞争期”,此时,孩子在心理上表现为好胜、好强,同时还特别叛逆。这时,和孩子交流,如果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如孩子写作业慢时,家长可说,“我看你是你班上写作业最慢的吧,明天交作业肯定比某某还要晚”,在“竞争期”的孩子肯定会说,“我才不是呢,我肯定比他快”,于是就加快速度写作业了。而当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时,家长说,“不去就不去吧,妈妈还省了一笔学费呢”,此时孩子会说,“我就要去上学,我才不让你省学费呢”。

正话反说,主要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故意挑起孩子的好胜心,正话反说也属于一种沟通的技巧、教育的方法。

3、说反话要注意年龄、性格

但是这种教育方法是偏方,并不适合每个孩子,也不能随时使用,要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和孩子的性格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次数。由于5岁的欢欢正处于4~7岁这个“竞争期”,她常表现出较强的叛逆性,事事都喜欢和家长对着干,此时正话反说可能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另外,还有些孩子天性好强,这时家长如果还是发挥一贯的唠叨本色,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的话,是根本行不通的。请将不如激将,如果家长适时改变方法,正话反说,孩子反而会“顺着”家长的意思。

4、常说“反话”容易影响是非观念

欢欢妈抓住欢欢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有根据地进行教育,发挥了正话反说较好的教育效果,就像每天都吃米饭,偶尔给他吃点酸辣粉一样,孩子可能更爱吃。不过如果经常给他吃酸辣粉,那也不行。反话说多了,会影响孩子是非观念规范的形成。

3~5岁是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这个时期,孩子本身就喜欢恶作剧,唱反调。如果再从成人身上接触到特殊的语言形式,比如欢欢妈就习惯性地正话反说,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跟着学,到处用,并从中感到很大的快乐。

有的家长喜欢逗孩子,比如说“你吃饭吃的好快啊,一碗饭1个小时就吃完了”“我不喜欢你,不要你了”等。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行为规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与非、正和反的概念。孩子会认为话就得反着说。

建议:从孩子行为规范的'建立,是非观念的形成或是个性的培养上考虑,家长都要尽量正常话正常说,多与孩子进行正向引导、直面交流做到坦诚相待。

5、“反话”说不好,孩子可能不信任父母

家长适当正话反说,是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现,但要把握好尺度。正话反说是一种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应该把孩子压垮,应该把这种压力变成学习前进的动力。

另外,家长经常正话反说,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印象:父母经常欺骗自己,从而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的树立和其正常的社交。

建议:教育孩子就像骑单车一样,要随时查看路况。在用反话激励、“吓唬”孩子的同时,要随时观察孩子,同时,一个孩子通过正话反说达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时,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孩子也适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和孩子交流中说反时,如果孩子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过于激烈时,家长就应该停止。

父母不要随便吓唬孩子2

当很多家长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肯定会很诧异“吓孩子还能吓出神经衰弱”?没错,曾有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一般在每年开学后一个月,就会有很多学生过来就诊,得的就是神经衰弱。

精神长期紧张?!

孩子的神经衰弱最主要的就是长期的精神紧张造成的。造成精神紧张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爸爸妈妈特看重孩子的成绩,考不好回来就免不了一顿臭骂;父母之间紧张的夫妻关系;家庭关系不和谐等都会造成孩子的精神压力。

在这里面,最应该提到的就是妈妈的恐吓。在生活中,很多妈妈会因为孩子做错一些小事儿而责备或者是用一种特别可怕的后果来吓唬孩子。时间一长可能就导致了孩子的心理疾病。

实际上生活中很多例子,比如:你如果再这么不听话,我就把你送给收垃圾的或者是卖小孩的。虽然,你说出这样的话孩子会变得很听话。但是往往就是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从而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恐惧,时间一长导致孩子的精神紧张,患上神经衰弱。

在很多人眼里,觉得吓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其实并不然。孩子的成长过程,既懵懂无知也敏感柔弱,他们依赖父母,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理解。毕竟孩子的天性的是好动的、马虎、容易犯错。更需要的是家长的耐心引导。

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这句话读着让人很费解啊,怎么又是疲劳又是兴奋的,让我来好好解释下。当我们睡前喝了咖啡导致失眠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辗转反侧睡不着,大脑像是上了发条,脑子里会一遍一遍播放某件事或者某个记忆片段,挥之不去,烦不胜烦。精神易兴奋就是这种体验,只是对于神经衰弱的患者来说,这种时刻很常见,读书看报,甚至上课工作时都会忍不住的联想和回忆,也就是患者常说的“脑子乱”症状。

我们正常人在累的时候通过换一种活动方式可以获得轻松,而对于神经衰弱患者来说无论干什么都觉得累,都觉得没劲,没兴趣,这就是所谓的精神易疲劳。记住,精神易疲劳不一定伴有体力疲劳,但是如果仅有体力疲劳而没有精神疲劳那就不是神经衰弱。

也就是说当孩子乏力和容易疲劳,注意力难于集中,记忆不佳,常忘事,不论进行脑力或体力活动,一会儿就觉得疲乏无力。对刺激过度敏感,怕光、怕声音。常常感到头痛、头晕或头部发热,食欲不振等等。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

父母不要随便吓唬孩子

如果孩子真的神经衰弱怎么办?

1、及早就医

神经衰弱的症状跟抑郁症、焦虑症、躯体障碍、慢性疲劳综合症都有相当一部分的重叠,许多曾经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例,其实按照现在的标准可以被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或躯体障碍。因此到正规医院求助专业的精神科或神经内科医生获得明确诊断最为关键,也可避免贻误治疗时机。

2、去除病因

我们上面讨论病因时就讲到精神刺激可能是主要病因,所以心病还需心药医。曾经有一位患者因与同住室友长期关系不佳,性格又比较内敛很少与他人交流,把心事压抑于心底导致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在寻求心理帮助后,找到刺激源,搬出原有宿舍,患者症状大大好转。但是,很多时候,刺激源不是单一的,问题也不是总是那么好解决的,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寻求心理治疗。

3、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变不良的性格特点,并且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很好的社会支持。

4、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抑郁焦虑药物可以帮助协调大脑神经元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消除紧张、焦虑、疲劳、失眠及其他一些情绪和躯体症状。

温馨提示:

除了我们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外,其实,最重要的就是降压。妈妈多给孩子一些温暖和鼓励,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最最重要的还是“不要随便吓唬你的孩子”。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