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宝宝发烧该怎么办才好

宝宝发烧该怎么办才好

来源:哇咔屋    阅读: 1.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宝发烧该怎么办才好?宝宝发烧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很多家长一碰到宝宝发烧第一反应就是看医生,其实有些事情可以尝试着物理降温,下面分享宝宝发烧该怎么办才好?

宝宝发烧该怎么办才好1

宝宝半夜突然发烧要怎么办

宝宝发烧时,不要手忙脚乱,第一步先给宝宝量体温,如果不超过38.5,先不用处理,多给孩子喝水。第二步,观察精神和脸色,如果孩子脸色不差,能吃能玩,温度超过38.5度,也可以先暂时选择物理降温。只是温度很高,没有寒战怕冷的症状,可以用凉水擦拭头颈和四肢。另外,如果发烧当天没有大便,可以准备开塞露,排除体内积存的食物残渣,也利于退热。不要擅自给孩子吃太多的药物,持续发热不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小孩发烧怎么做物理降温

多喝水、冰敷,现在还有一些退热贴,就是那种贴额头的退热贴,贴额头、腹股沟等一些大循环的地方。腹股沟就是说大腿和躯干的交界地方。冰敷也是在大循环,比如腹股沟,就是说把血管丰富的地方的热量带走,然后体温会下降。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患者觉得冷的时候就可以加衣服,他感觉热的时候就可以减少衣服,另外也要让他多喝水,另外也可以用一些温水或者是常温下的水,甚至是比较冰凉的饮水,我们还可以用酒精,这个我们一般在医院用得比较多,也是高烧不退的情况下采用。

宝宝发烧该怎么办才好

如何判断吃退烧药后孩子病情是否好转?

家长以为我吃了药就应该立马应该退,或者我今天看过针,或者我今天打了针,明天还在烧就觉得非常担心,是不是药没有用,或者他潜在更严重的疾病,就很焦虑,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疾病是有一个过程的,要看一下热峰间隔的时间和热峰的高度去衡量疾病的走向。

热峰的高度就是看诊之前体温最高峰达到的温度,如患者在就诊前最高体温测得有40度,然后用过药之后,每天再烧的时候它就是39.5或者39度,这个热峰是有所下降,这个疾病应该是朝着好的方向有所恢复。第二个就是间隔时间,就是两次热峰,原来吃完美林两个小时、4个小时或者6个小时就烧的很高了,要吃第二趟了。但是我用过药之后间隔成一天只吃两次了,或者只吃一次了,那这就是热峰间隔时间延长,那这种情况也是说明宝宝用药后有吸收了,那这种情况就不用频繁地跑去医院了,他尽管还有烧,你就继续用药,观察他的精神状况,除非在退烧的过程中,精神状况出现了异常,比如高烧的时候精神还好一些,现在烧退了反而嗜睡了,顾着睡觉,也不起来吃东西,也不起来玩了。出现了并发症,那这时候就要去医院。如果精神比原来好了,进食也比原来好了,热峰间隔时间也延长了,热峰的最高温度也下降了,那说明他的病情有好转,那再次去就医就耽误了时间和宝宝要休息的时间。

专家提示

小儿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当腋下温度没有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以不必选用打针或输液的方式来退烧,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同样能起到不错的退热效果。如果孩子腋下的温度超过了38.5摄氏度,这时确实应该给予退热治疗,可以先选择口服退热药。服药后如果不能起到退热效果,再考虑打针或输液。

宝宝发烧该怎么办才好2

宝宝发烧怎么护理

维持家中的空气流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宝宝发烧该怎么办才好 第2张

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食疗

中医历来注重饮食疗法,适当的饮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食疗方:

①荷叶饮:具有解暑清热、养阴醒胃的作用。可每天当饮料喝。制法:鲜荷叶10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后,加蜂蜜 100克,稍沸即成。

②冬瓜荷叶汤: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渴、利尿的功效。每天可饮汤食瓜两次。制法:冬瓜500克洗净,连皮切块 ,荷叶切碎,加水煮汤。汤成去荷叶加盐调味即可。

③葛根粥:具有解肌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每天早晚各喝1次。制法:鲜葛根40克洗净切片与水同磨,待沉淀后 取粉(现市场有售葛根粉可用)。先用粳米100克煮粥,至半成熟时加入葛根粉同煮成稀粥。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