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知识 > 育儿宝典 > 宝宝入园后分离焦虑怎么办

宝宝入园后分离焦虑怎么办

来源:哇咔屋    阅读: 1.0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宝入园后分离焦虑怎么办,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那么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如果宝宝入园后分离焦虑怎么办?

宝宝入园后分离焦虑怎么办1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继继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

宝宝入园后分离焦虑怎么办

分离焦虑的危害

分离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因此很多孩子进入幼儿园一周左右会生病。

患儿整日缠住父母,不断要父母注意自己,有时担心父母发生意外,或担心意外灾难会使自己与父母失散。害怕自己离开父母会被拐走。

患儿因而不愿上学或入托,到校或入托儿所后哭闹,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表现出头痛、腹痛、恶心等躯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专家指出,生活上的过分娇惯会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活动上的过多限制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的发展;“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会影响孩子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能力的发展,而这些能力上的欠缺,又直接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发展,使他们在面对一个新环境时,比别的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恐惧和分离焦虑。

如何化解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它会促使孩子去寻找他所亲近的人,或者发出信号,呼唤妈妈的出现。因此,父母要尽量让宝宝感受到爸妈的爱,满足他对安全感的需求,等到大概两岁以后,宝宝的分离焦虑就会逐渐减轻,借着探索环境的方式发展自我独立的能力。

如何化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培养宝宝独处的能力

在喂过奶、换过尿片之后,把孩子安顿在妈妈的房间里,或客厅中,让他自己玩。只要他能专注于自己的活动,父母都不要去打搅他。万一孩子遭遇挫折,也尽量让他自己面对。

给宝宝适当的协助

对孩子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情境进行知识性的教育,用渐进式的引导,协助他们认识了解陌生的事物,引起宝宝的好奇心,进而敢去接近或做尝试。

给宝宝立即的回应

注意宝宝的一举一动,随时做出回应,让宝宝知道妈妈一直存在,没有消失;当你在浴室洗澡,或是上厕所时,你可以将宝宝放在门口,他会先看你是不是在那边,然后再去玩自己的游戏。

这样来来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直到他确认妈妈一直都在的事实之后,你就可以关上门,但记得要跟保持宝宝沟通哦!

在必要时坚定地离开

离开时要告诉宝宝:“妈妈等一下就回来,宝宝要等等哦!”并且一面走一面跟他说话,坚定宝宝等待的决心。

给予认同和拥抱

当孩子有分离焦虑症哭得很伤心时,接替者可采取拥抱的方式,抱着孩子、拍拍他的背,和他说说话,让他了解你知道他很伤心,你可以陪他、帮他打电话给妈妈,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转移宝宝的目标

当宝宝有分离焦虑症出现时,接替者可采取转移目标或进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转移对父母的思念,如抱他去找他喜欢的动物,外出散步,进行游戏等等,总之要让宝宝转移目标。

值得提醒的是,妈妈自己也要放松心情。婴幼儿会模仿好的行为,也会模仿不好的行为,因此如果爸爸妈妈常有焦虑的情绪,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孩子跟着仿效。

例如:妈妈经常担心爸爸怎么还没回家?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这种紧张的气氛,也容易反应在宝宝的身上,大人必须先调整自己的情绪。

母子分离的后果

“母子分离”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如下:

阻碍幼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母子分离,若从幼儿1岁开始持续3年以上,那么,一般说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智能、语言以及人格障碍。

造成难以恢复的人格障碍

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母子分离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分离的`时间越短,则各种发展障碍的恢复越具有可能性。1岁以后,母子分离时孩子的年龄越大,分离时的痛苦体验程度越轻,孩子身心障碍越容易消失。

但是,在刚刚确立起依恋关系的特殊时期——生后第二年母子分离的话,则可能导孩子人格障碍,且难以恢复。

给幼儿带来不可复原创伤

只是因短暂的母子分离而导致的孩子身心障碍,会在良好的环境条件的作用下较快地消失。但若在母子分离的时间内,孩子经历了极度的痛苦体验,那么,即使终止母子分离,也难以恢复原状。

如何让孩子适应“母子分离”

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

妈妈要尽量多陪孩子玩耍,让宝宝感到自己在妈妈身边是安全和快乐的,对妈妈充满了爱、依恋和信任。重逢时,亲昵的接触和游戏会印证妈妈爱我,妈妈要他。

让孩子看着妈妈走

在妈妈外出时,一定要让孩子看着妈妈走,千万不要不告而别,否则孩子会觉得:妈妈消失了,妈妈不要我了。一定要当面和孩子告别,告诉他妈妈干什么去,别忘了强调一会儿妈妈就会回来。

让孩子逐渐适应分离

在妈妈准备上班前,可以自己创造分离的机会,让孩子逐渐适应分离。比如开始妈妈可以用一两分钟外出买东西,走前告诉孩子:“妈妈出去买点东西,一分钟就回来,宝贝等一会儿。”一分钟后,准时回来,宝宝相信了妈妈的话。

让孩子熟悉新环境

在妈妈上班以前,要让宝宝熟悉新的环境和新的照料人,如果孩子对环境和照料人都很陌生,就充溢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如果要请保姆照料孩子的生活,和孩子一起游戏,慢慢延长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待宝宝熟悉信任保姆后,妈妈再去上班;

如果想直接将宝宝送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妈妈一定要提前带着孩子去那里参观、参加活动、和老师和小朋友们交往,让孩子熟悉并喜爱上那里,并逐渐延长在幼儿园的时间。

让孩子带上一个心爱的玩具

如果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或不很熟悉的人家(如保姆家),可以让孩子自己带上一个最喜欢的玩具,如娃娃、小熊等,在陌生的环境中,可以给宝宝一种安慰和温暖,让孩子感到家的气息。

体验重聚的快乐

妈妈下班后,要尽量多带孩子玩玩、抱抱他、亲亲他、和他们进行交流,满足他爱的需要,让他充分释放压抑了一天的情感,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让他体会到:妈妈是爱他的,妈妈是因为要上班才暂时离开他。

让孩子多交朋友

从宝宝出生开始,妈妈就尽量要让宝宝结交认识更多的人,让孩子信任别人,克服认生。

避免不良的暗示

当孩子顽皮、不听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或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等。这些话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并让他对幼儿园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往往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

宝宝入园后分离焦虑怎么办2

什么是入园焦虑?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的研究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本能:和妈妈分离达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后,就需要重新回到妈妈身边,汲取安全感,补充能量。

宝宝入园后分离焦虑怎么办 第2张

家长该怎么做?

入学暗示

家长可以在入学前选择一些以幼儿园生活为主题的绘本,在与孩子一同阅读的时候,让孩子理解集体生活的意义,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多称赞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强化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开心的观点,让孩子对集体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

熟悉环境

确定入园并且已经通过体检的孩子,可以在入园前一周由家长带去园所和老师及小朋友见面,并且一起参与到课程和游戏之中,减少孩子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坚持接送

孩子在入园初期,家长应该尽量坚持亲自接送,以便孩子可以尽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缩短入园适应期。 当孩子入园后,应该正面道别,不要悄悄溜走,如果孩子出现较大的情绪反应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安抚,一定要避免纠缠不清,或者以威胁恐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携带玩具

孩子在入园初期时,家长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图书等比较熟悉的物品去上学,减少孩子对新环境的陌生感,随着孩子适应能力的增强,再逐渐取消带物品的行为。

正面孩子间的摩擦

孩子入园之后将会面临全新的集体生活,而孩子间的冲突摩擦在集体生活中也是不可避免的,家长应该给孩子适当的自主交往的空间,避免盲目参与,一旦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之间出现摩擦,家长尽量给予开放性的意见,并且及时与老师联系沟通。

该做的准备都做了,为什么入园的时候还是大哭?

入园给孩子带来的是双重挑战:陌生环境+亲子分离。常用的方式,包括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给孩子讲描述幼儿园生活的故事,甚至陪园,其实能做到的都只是帮助孩子熟悉新环境,了解新的生活规范,减轻这种焦虑,让孩子更快地适应,但并不能消除亲子分离造成的焦虑。

可以说,分离必然造成焦虑,甚至带来巨大的伤痛。无论你之前做过多么精心的准备,都很难避免送园时的揪心场面:伤心落泪、嚎啕大哭、搂着妈妈脖子不撒手、对妈妈拳打脚踢……此时,请先深呼吸!

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送园时都不宜展开拉锯战,而是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大人要表现出镇定和轻松,你的焦灼会让孩子更恐惧与你分离。虽然我们知道这很不容易,但却至关重要。

2. 与孩子拥抱告别,并告诉他:晚上一定来接你。如果孩子搂住不放或者拳打脚踢,要不生气地,温和和坚定地拉开孩子的手,把他交给老师。

3. 果断离开,不停留。

既要有明确的态度“果断分离”,又要确保高质量的“亲密重逢”,两方面协力,帮助孩子疗愈入园焦虑带来的伤痛。

和孩子分离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平静和镇定。坚定地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然后就果断离开。不过,分离仅仅是第一步,之后的重逢也十分重要。很多时候父母只记得“要放手”,忽略了重逢时候对亲密关系的修补和对伤痛的疗愈。

《游戏力》一书中提出了”蓄杯理论“。作者科恩博士曾在文章中说:”每个宝宝生来都带着一只空杯子。而为人父母的责任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往里面填满“爱”与“亲密”。当宝宝的杯子被填满时,他就是快乐的、安静的、清明的、乐于合作的。相反,始终怀抱空杯子的宝宝,总是闷闷不乐、异常淘气,甚至连睡眠也很不踏实。“

这个理论在入园焦虑期是对父母十分关键的提示。与家人分开一整天,孩子内心的爱与亲密感会有很大的缺失,需要我们及时提供补充和滋养,与他重建联结。

从接园一直到第二天早晨送园就是重要的“蓄杯”时间。这个过程中,在理解和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的基础上,爸爸妈妈还应该通过持续不断地释放关爱,主动激发孩子的正面情绪帮助孩子修复心理伤痕,积蓄充足的能量面对第二天的又一次“分离”。

所以接园的时候要准时,用语言和身体动作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真想你啊,爱你。紧紧的拥抱,亲亲等等。

在爸爸妈妈对孩子表达想念和关爱时,有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委屈伤心。不要担心触发孩子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一定是存在的,找到了表达的通道,得以倾诉或者发泄反而是好事。

如果孩子状态不好,可以先抱抱,拉拉手,通过亲密的肢体动作传递关爱就好。等孩子的情绪得到安抚后,再考虑更开心的游戏。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