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职场 > 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

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

来源:哇咔屋    阅读: 7.1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在外事活动中,我们不仅应做到尊重国际公众、礼貌待人,也应了解国外人们的种种禁忌,避免不礼貌情况的发生,下面分享一些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

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1

一、维护形象

在涉外活动中,我国公民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其中,尤其要注意下列两点。

1、国家形象

对于外事人员而言,维护自己伟大祖国的形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是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么才是真正的维护国家形象呢?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政府。

2、个人形象

公民在涉外活动中维护形象,首先要从维护好其自身形象着手。要做到仪表堂堂,落落大方。在涉外场合,公民必要注意修饰仪表,检点举止,使自己形象上乘,风度翩翩,无愧于炎黄子孙的称号。

二、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外事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每一个参与外事活动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他国人民眼里,是代表自己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单位。要做到从容得体、堂堂正正。不应该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要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三、热情有度

待人热情不仅意味着自己对待交往对象具有诚意,也能体现对对方充满了友好、关怀与热诚。但是,作为外事人员对人热情相待,必须有一个“度”,注意“热情有度”。

四、尊重隐私

尊重隐私,实际是上述“热情有度”的顺理成章的推论。所谓尊重隐私,主要是提倡在国际交往中主动尊重每一位交往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询问其个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开的`私人事宜。目前,在国际社会里,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实际上具体表现为人们在交谈中的下述“八不问”。

1、不问收入支出。

2、不问年龄大小。

3、不问恋爱婚姻。

4、不问身体健康。

5、不问家庭住址。

6、不问个人经历。

7、不问信仰政见。

8、不问所忙何事。

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
  

五、守信约定

在国际社会里,人们十分重视交往对象的信誉,讲究“言必信,行必果”。

1、慎重许诺。在涉外交往中,基层公务员对外方人士所作出的所有正式承诺必须量力而行,慎之又慎,切勿信口开河,草率许诺,也不要使承诺大而化之,模棱两可。

2、严守约定。在国际社会中,信用就是形象,信用就是生命。既然“中国人历来说话都是算数的”,那么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就一定要努力恪守约定,兑现承诺,如约而行。

六、尊卑有序

在外事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是,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换言之,在进行并排站立、行走或者就座时,为了表示礼貌,主人理应主动居左,而客人居右;男士应当主动居左,而请女士居右;晚辈应当主动居左,而请长辈具右;未婚者主动居左,而已婚者居右;职位、身份较低者主动居左,请职位、身份较高者居右。

七、女士优先

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里所通行的交际惯例之一。

日常社交礼仪基本原则

一、遵守原则

在社交活动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应自觉遵守的礼仪规范,并运用礼仪规范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任何人,无论身价高低,无论财富多寡,都应学习、了解礼仪方面的知识,付诸于行动。

二、平等原则

以礼待人,有来有往,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卑躬屈膝。对任何人都以礼相待,一视同仁,不因将往对象的性别、年龄、种族、文化、职业、身份差别二分三六九等,区别对待。

平等原则是社交礼仪的核心,也是现在礼仪与古代礼仪的最本质区别。

三、互尊原则

在社交活动中双方互相谦让、互相尊敬、友好相待、和睦相处。在社交活动中双方要做到敬人之心长存,不可伤害他人尊严,更不能侮辱他人人格。只有相互尊重才和相处融洽。

四、诚信原则

真诚、信义。真诚指对人和事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个外在行为的内在道德的统一,社交活动时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义指人们遵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因此:社交活动中务必真诚相待,童叟无欺。

五、宽容原则

宽容是宽宏大量,容忍别人,体谅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也不过分苛刻要求。在社交活动中每个人的思想、品格及认识问题的水平总是有差别的。宽以待人,才能化解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六、自律原则

学习社交礼仪首先要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反省、自我检点,这就是自律原则。

七、适度原则

社交中注意把握分寸,掌握技巧,合乎规范,适度得体。在人群中,既要彬彬有礼,也不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也不轻浮敷衍。要自尊不自负,要坦诚不粗鲁,要信任不轻信,要活泼不轻浮,要谦虚不拘谨,要老练持重,不圆滑世故。

八、从俗原则

国情、地域、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社交生活中存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情况,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客观现实,尊重交往对象习俗,做到入乡随俗。不自高自大,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否则会产生误会,甚至关系紧张。

外事礼仪数字禁忌

1、西方人认为13是不吉利的,应当尽量避开,甚至每个月的13日,有些人也会感到忐忑不安。并且人们还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尤其是逢到13日又是星期五时,最好不举办任何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编号,如门牌号、旅馆房号、层号、宴会桌等编号、汽车编号也尽量避开13这个数字。

2、“四”字在中文和日文中的发音与“死”相近,所以在日本与朝鲜等东方国家将它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因此这些国家的医院里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在我国也是如此,如遇到“四”,且非说不可时,禁忌的人往往说:“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另外,在日语中“九”发音与“苦”相近似,因而也属禁忌之列。

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2

外事礼仪常见的知识

(一)礼宾次序

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它体现东道主(东道国)对宾客所给予的礼遇。礼宾次序在国际性集会上还体现各国的平等地位

1、礼宾次序的排列依据

①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高低来排列。国际交往活动中,礼宾次序主要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来依次排列。

②按姓氏顺序排列。多边活动中,礼宾次序可按宾客的姓氏顺序来排列。

③按字母顺序排列。有的多边活动对来宾的礼宾次序的排列,可以按参加国的国名字母(一般以英文字母为准)来排顺序。

④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这也是常用的礼宾次序排列方法之一。

⑤不进行任何正式的顺序排列。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排列。在多方外事接待中,此种排列顺序主要适用于如下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必要进行顺序排列;二是实在难以进行任何方式的排列。

2、礼宾次序的排列要求

(1)在一般社交场合,约定俗成的做法是:凡涉及位次顺序时,国际上都讲究右尊左卑。

(2)一些场合的特殊要求:

①同行时。两人同行,以前者、右者为尊;三人或三人以上同行,并行以中者为尊,前后行,以前者为尊。

②乘电梯时。若是乘坐无人值守电梯,志愿者须自己先进后出,以便控制电梯。若是乘坐有人值守的电梯,则志愿者应当后进后出。

③乘坐轿车时。一般是五人座轿车,如是司机开车,后排右边为尊,左边次之,前排副驾驶室最小;如是主人开车,则副驾驶室为上座。上车时,应让尊者先行。志愿者应请客人由右边上车,然后再从车后绕到左边上车。

④迎宾引路时。志愿者走在客人前方约一米左右。

⑤上楼时。尊者在前,下楼时则相反。

⑥在室内。以朝南或面门的座位为尊位。

(3)重大宴会上的礼宾次序要求

重大宴会上的礼宾次序规则,主要体现在桌次、座次的安排上。国际上的一般惯例,座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席位的安排大体按照面门为大,以右为尊的原则。

在正式宴会上,陪同、译员一般不上席,为便于交谈,译员可坐在主人和主宾的背后。

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 第2张
  

(二)外事迎送礼仪规范

迎客和送客是外事接待工作的两个环节,在整个涉外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志愿者必须了解接待礼仪礼宾方面的'一些常识。

1、迎送规格的确定

对来宾的迎送规格,通常主要是依据来访者的身份,访问性质和目的,适当考虑两国关系,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

确定迎送规格,主要是确定哪一级人员出面迎接,是接待来宾的一个礼遇规格,应根据主管部门接待要求来办。主要迎送人通常都要同来宾的身份相当,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完全对等时,可灵活变通,由职位相当的人士或由副职出面。总之,主人身份与客人的身份不能相差太大,以同客人对口、对等为宜,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当事人不能出面时,无论作何种处理,应从礼貌出发,向对方做出解释。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两国的外交关系或政治需要,可打破常规,安排较大的迎送场面,给予较高的礼遇,但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以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印象。

2、掌握抵达和离开的时间

为顺利迎接客人,迎送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来宾乘坐的飞机(火车、船舶)的抵离时间。如有变化,应及时告知。由于天气变化等意外原因,飞机、火车、船舶可能不准时,迎送人员应在客人抵达之前到机场、车站或码头,不能出现让客人等候的现象。送行人员应在客人起程之前到达,如有迎送仪式,应在仪式之前到达,并直到客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看不见时再离去。

3、献花

献花适用于礼遇较高的外宾,迎接普通外宾,一般不需献花。献花须用鲜花或由鲜花扎成的花束,花束要整洁、鲜艳,并且要考虑到各国的花卉禁忌。向贵宾献花,通常由儿童或女青年在参加迎送的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将花献上,并向来宾行礼。

4、互相介绍

客人与迎接人员见面时,应互相介绍。通常先将主人介绍给来宾,可由礼宾交际工作人员,接待翻译或迎接人员中职位最高者介绍。有时也可作自我介绍。客人初来乍到,一般较为拘谨,作为主人应主动与客人寒暄。

5、迎送中的陪车

迎送车辆都应事先安排好,不可临阵调遣,给人以仓促之感。客人抵达或迎送仪式结束后,从抵达地到住处,以及访问结束后,由住地前往机场、车站、码头,一般都应安排迎送人员陪同乘车。陪车时,应请宾客坐在主人右侧。上车时,请客人从右侧门上车,主人从左侧门上车。如果客人已先上车并坐在了主人位置上,则不宜再请客人挪换座位。

6、迎送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迎送贵宾时,应事先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好贵宾休息,准备好饮料。

客人的住处、膳食应事先订好。如有条件,在客人到达之前,就应将住房地点、用膳方式、日程安排、联络方式、联络人等事宜通知到具体客人。如做不到,可将上列事项打印好,在客人到达时分发给每个客人,这样可避免混乱,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指派专人协助办理出入境手续及机票(车船票)和行李提取或托运手续等事宜。

客人到达后,应先把客人送到住处,给客人安排休息的时间,再开展其他活动。不要直接就把客人拉到活动或宴会地点。

整个迎送活动应安排得热情、周到,有条不紊,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能出现冷淡、粗心或怠慢客人的情形。

(三)会见会谈礼仪

1、会见的特点

所谓会见,特指为了一定目的而进行的约会、见面。会见,在国际上一般称为“接见”或“拜会”。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或是客人会见主人,一般称为“拜会”或“拜见”。我国一般不作上述区别而统称“会见”。接见和拜会后的回访,称“回拜”。

会见的性质有礼节性的、政治性的、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其中礼节性的'会见时间较短,一般15分钟左右,话题较为广泛。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一般30分钟左右。会见后如必要,接下来会有详尽的会谈。事务性会见则有一般外交交涉、业务商谈、经贸、科技及文化交流等,一般为45分钟左右。

2、会谈的特点

所谓会谈,特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会谈也可以指洽谈公务和业务谈判。会谈的内容较为正式。一般说来,会见注重仪式性,会谈注重实质性。

3、会场布置与座位安排

高级领导人之间的会见,通常安排在重要建筑物的宽敞的会客厅(室)内进行,亦有在宾客下榻的宾馆的会客室进行。桌上常放置两国国旗,现场设置中、外文座位卡,卡片的字体应工整、清晰,以便与会者对号人座。场地正门口,还要安排人员迎送客人。

会见的座位安排有多种形式,有分宾主各坐一方的,有宾主穿插坐在一起的。通常这样安排:主宾、主人席安排在面对正门位置,客人座位在主人右侧,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按身份高低就座。译员、记录员通常安排在主人和主宾后面。

会谈座位的安排。会谈分为双边会谈与多边会谈。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或椭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客人面向正门,主人在背门一侧,主谈人居中。如会谈长桌一端面向正门,则以入门的方向为准,右为客方,左为主方。多边会议,座位可摆成圆形、方形等。不论什么形式,均以面对正门为上坐。

小范围的会谈,也有不用长桌,只设沙发,双方座位按会见座位安排。

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 第3张
  

(四)会见与会谈的几项具体工作

1、会见与会谈的组织工作。

(1)提出会见要求。应将要求会见人的姓名、职务及会见什么人、会见目的通知对方,接见方应尽早予以回复,约妥时间,如因故不能接见,应婉言解释。

(2)接见方应主动将会见的时间、地点、主方出席人员、顺序安排及有关事项通知对方。会见方则应主动向对方了解上述情况,并通知有关出席人员。

(3)准确掌握会见、会谈的时间、地点和双方参加人员的名单,及早通知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作好必要安排。

(4)及早安排、布置会见、会谈的厅室、座位、音响等。

2、迎接客人。

客人到达前,主人应提前到达会见(会谈)场所。

客人到达时,主人应在门口迎候。主人的穿着要和自己的职务、身份相称。如果主人不到大楼门口迎接,则可由工作人员迎接并引人会客厅。

3、会见、会谈期间的服务礼仪。

会见时所招待的饮料,各国不一。我国一般只备茶水,夏天加冷饮,如会客时间过长,可适当加上咖啡(红茶)和点心。如需合影,要事先安排好合影位置,布置好场地,准备好照像设备。合影时主人和主宾居中,并以主人右侧为上,按礼宾次序,主、宾双方间隔排列。合影时间宜安排在宾主见面握手之后,经合影后再入座,当然也有在会见结束后合影留念的。需要指出的是,工作人员一般不参加合影。

4、会见、会谈涉及的人员。

领导人之间的会见、会谈,除陪见人和必要的译员、记录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安排就绪后均应退出。如允许记者采访,也只是在正式谈话开始前采访几分钟,然后全部离开。谈话过程中,旁人不要随意进出。

5、握别。

会见、会谈结束,热情话别并送至车前或门口握别,目送客人离去后再退回室内。

6、一般官员、民间人士的会见。

此类会见安排大体同上。也要先申明来意,约妥时间、地点,通知来宾身份、人数,准时赴约。而礼节性的会见,不宜逗留过久,半小时左右即可告辞。客人来访,相隔一段时间后,应予回访。

外事交流礼仪之交流态度

态度是指一个人在与别人交谈的整个过程中的举止表情及对接待对象的基本看法。从某种程度上讲,交谈的态度有时甚至比交谈的内容更为重要。

1、交流语态

语态,在此特指交谈时的神态,即表情和动作。在和被人交谈时应当表情认真,目光直视对方。若要表示自己对对方观点的支持、赞同或理解,则可以点头微笑。此外,还要认真而专注地倾听他人的'讲话,并且谨慎发言。

2、交流语速

所谓语速,即一个人说话时速度的快慢。在交谈中,自己的语速是否合乎常规,往往同自己交谈的效果直接联系在一起。在接待工作中,不论使用自己的母语,还是使用某种外语,接待人员的语速都应当保持相对的稳定。也就是快慢适宜,舒张有度,同时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匀速。

这样做,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清晰易懂,而且还可以显示出自己胸有成竹、有条有理。

3、交流语气

交流的语气是指我们在说话时的口气,与别人交谈时,语气应当和蔼可亲,一定要注意平等待人、谦恭礼貌。在交谈中,应当注意讲话的速度稍微舒缓一些,讲话的音量低一些,谈话的语调抑扬顿挫一些,并尽量多使用一些谦词、敬语和礼貌用语。

既不要在交谈时表现得居高临下、无所不知,也不宜在语气上阿谀奉承、随声附和。故意讨好对方,往往会令对方厌恶反感。

外事交流礼仪之内容选择

1、交谈要因人而异

交谈因人而异就是我们在交谈的时候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交谈的内容,由于交谈各方往往有着不同的性别、年龄阅历和职业等主观条件,交谈中经常会发现彼此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关注话题等。

遇到此种情况,应当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谈话内容,使各方在交谈过程中有来有往、彼此呼应、热情参与、皆大欢喜。如果选择了双方都不感兴趣或者只有一方感兴趣的话题,交谈只能是不欢而散。因此交谈必须“求同”。

2、选择内容要高雅

在外事活动中,作为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应当自觉地选择高尚、文明、优雅的内容,例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风土、人情、传统、典故,以及政策国情、社会发展等话题。不宜谈论庸俗低级的内容,如男女关系、凶杀惨案,更不应参与小道传闻的道听途说。

3、对方的忌讳要避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忌讳的话题,因此在交谈时务必要注意回避对方的忌讳,以免引起误会。由于中外生活习惯的差异,许多国内司空见惯的话题往往是触犯外国人禁忌的敏感内容。因此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尤其要注意回避对方忌讳的话题。例如,过分地关心他人的行动去向,了解他人年龄、婚姻、收入状况等。

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3

有关外事送别的礼仪整理

送别礼仪是整个外事接待中最后一个环节,送别活动进行的好就为整个接待工作画出一个完美的句号,会使整个接待活动善始善终的完成,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外事送别礼仪流程

1、确定送别规格

送别规格和接待规格一样,是根据有关规定不同而定的,在确定送别规格的时候,主要根据来泛着的身份、访问的性质和目的,同时还要注意遵循惯例,综合平衡。一般按照国际管理的对等原则,主要迎送人员应于来宾的身份相当。

比如:上级机关的来宾离去,应由主要领导出面送别,送别的隆重程度也因规格而定。

2、安排交通工具

了解来访宾客的离程时间以后,要尽早预定机票、车票或者是船票,安排送行人员和送行车辆。

3、赠送礼品

迎来送往过程中,往往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向对方赠送礼品以沟通感情,作为接待方一般选择客人即将动身离别前赠送礼品。赠送的礼品要有纪念意义、物美价廉,不能送过于贵重的礼品,这样会有行贿的嫌疑,会使对方心中不安。

4、为宾客送行

根据车次、航班时间,及时与负责行李的部门、人员预定提取行李的时间,并通报客人递交行李的时间,到达机场、车站后要安排好客人等候休息,办理好有关手续后要将有关票证、证件等一齐交给客人,规格较高的来宾,还要在机场或车站举行送行仪式,致简短欢送词。

外事礼仪送别方式

1、话别

话别是指在远道而来的客人离去之前,主任专程前去探望对方,并且与对方聚谈一番,在政务接待工作中,尤其是在规格较高的政务接待工作中,话别通常都是不可不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在话别的时候要注意话别的时间、话别地点、参加话别的人员以及话别的内容等。

话别的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来宾临行前的前一天,来宾离开下榻之处前夕都是可供选择的话别时间,在确定话别时间时,不要因此而打乱对方的安排,影响对方的休息。参加话别的人员应该是宾主双方身份、职位大致相似者;谈话的内容可以表达惜别之意,了解来宾有无需要帮忙之事,向来宾赠送纪念性礼品。

2、道别

道别是公务接待送别运用的最多的,道别应该由来宾首先提出,如果是主人提出的话,会给人逐客的感觉,在道别时,特别应当注意下列四个环节。一是应当加以挽留。二是应当起身在后。三是应当伸手在后。四是应当相送一程。

3、饯行

饯行,它所指的是,在来宾离别之前,东道主一方专门为对方举行一次宴会,以便郑重其事地为对方送别。在日常性的迎来送往中,饯行是送别的一种惯用形式,在来宾来开之前,专门为对方举行一次宴会,不仅在形式上显得热烈和隆重,而且往往还会使对方产生备受重视之感,进而加深宾主之间的相互了解。

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 第4张
  

4、送行

送行,在此特指东道主在异地来访的重要客人离开本地之时,特地委派专人前往来宾的启程返还之处,与对方亲切告别,并目送对方渐渐离去。在常见的送别的各种具体形式之中,送行的`规格、档次最高,而且也显得最为热烈、隆重。

在一般情况之下,接待人员并非要为所有的来访者一一送行。大致而言,在接待工作中需要为之安排送行的对象主要有:正式来访的外国贵宾、远道而来的重要客人、关系密切的协作单位的负责人、重要的合作单位的有关人员、年老体弱的来访之人、携带行李较多的人士,等等。

外事送别礼仪提醒

1、饯行不可铺张浪费

饯行事为对方举行一次饯别宴会,可以在形式上显得热烈和隆重,加深宾至之间的感情,但是即使是在几位特殊的情况下,也要注意限定规模,节省开支,反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务必在人、财、物方面加以控制。

2、送行时考虑周全

送行是最高规格的的送别形式,但是在送行的时候也要同时兼顾下列两点:一是切勿耽误来宾的行程,二是切勿干扰来宾的计划。在一般情况下,送行的时间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并且要事先向送行对象进行通报。

在来宾返程之处为其送行的话,通常送行者应当在对方乘坐的交通工具停止检票或者开行之前的半个小时抵达。如果为来宾安排了送行仪式,则送行者抵达的时间还须酌情提前。

外事礼仪之送别最终再提醒各位,在送别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根据来访人员的性质和目的以及身份地位选择合适的送别方式,确定送别方式之后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给来宾留下最终的美好印象。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