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 > 教育 > 火灾逃生要素

火灾逃生要素

来源:哇咔屋    阅读: 1.1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火灾逃生要素,火灾是无情了,据统计,火灾每年会带走五千以上的无辜生命,在火灾中,正确的套上是非常必要的,你知道火灾逃生的要素是什么吗,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火灾逃生要素。

火灾逃生要素1

消防逃生要素分别是

第一,顺着安全逃生路线,或者安全通道方向逃生

第二,利用湿被子或者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

第三,利用建筑物设施寻找安全区域逃生,

第四,俯身往低处走,

第五,设法拨打火警电话。

火灾发生时浓烟是往上升的,离地面越近才有氧气,所以尽量想办法往下逃生,避开浓烟往底层走。

火灾来临时,如果火势太大,千万不要留恋家中财物,应拿着湿毛巾捂住口鼻,沿着楼道的墙壁低身,顺着有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等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进行逃生。

火灾逃生要素

发生火灾最好不要选择直接跳楼,有可能会导致人体遭受二次伤害,如果无法从楼道内逃生,可利用阳台,或者通向室外的窗口转移到安全区域再寻找逃生机会。

当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不要往柜子里或床底下钻,也不要躲藏在角落里,更不要贪恋财物,盲目地往火场里跑。

火灾逃生自救常识

当发生火灾的楼层在自己所处的.楼层之上时,应迅速向楼下跑,因为火是向上蔓延的,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燃烧时散发出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蔓延速度是人奔跑速度的4-8倍,当烟雾呛人时,要用湿毛巾、浸湿的衣服等捂住口、鼻并屏住呼吸,不要大声呼叫。

室外着火,门已发烫,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蹿入室内,若所在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可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

火灾逃生要素2

一、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有多危险

01、可燃的外墙保温材料极易引发火灾

一般来说,水泥砂浆是不会引发火灾的,但是,由于对外墙保温材料的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我国在2015年以前建造的许多高层建筑采用了可燃的外墙保温材料,这些材料极易引燃且蔓延迅速,燃烧时还会产生有毒烟气,当防护层破损开裂、脱落,可燃易燃的保温材料就极易引发火灾。

02、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是指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建筑内的空气沿着有垂直坡度的空间向上升或下降,形成空气加强对流的现象,火势随着建筑内楼梯间、管道井等部位迅速蔓延,将整个建筑物迅速引燃。一般来说,高层建筑起火时,烟囱效应是加速火势蔓延的主要原因。

03、风助火势

一般来说,因为空气中存在气压差,楼层越高风速往往越大,如果水平方向两个地方存在重力差异,就会产生重力大的地方指向重力小的地方的旁压力,因此,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就会出现风助火势、越烧越旺的情况,从而导致高层建筑火灾难以控制。

火灾逃生要素 第2张

二、遇到高层住宅火灾,应该如何逃生?

01、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

如果遇到高层住宅火灾,一定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向接警中心讲清地址、起火部位和火势情况,越早报警对扑灭火灾越有利,同时,还要及时按下火灾报警按钮,尽可能警示其他住户。

02、一旦火势失控,迅速自救逃生

如果火势处于明显失控状态,就要迅速自救逃生,切忌不可贪恋钱财,莫要返回火场拿取财物,不要盲目跳楼,千万别坐电梯,尽可能从最近的安全出口有序逃生。

03、家中常备消防器材,扑救初起火灾

在火势不大且不威胁人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家中的消防器材,及时扑救初起火灾,尽可能控制火势发展。

随着居民消防意识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配备了常用的消防器材,尤其是高层住户,建议一定要在家中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一旦发生火灾,也能增强自救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火灾逃生要素3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能贪恋财物,楼内失火可向着火层以下疏散,逃生时不要乘普通电梯。必须穿过烟雾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身体贴近地面顺墙逃向远离烟火的太平门和安全出口。

火灾逃生要素 第3张

火灾逃生要点

当楼梯被烈火,浓烟封闭时,可通过窗户或阳台逃向相邻建筑物或寻找没着火的.房间,或将门窗封闭,防止烟火入侵。

如果烟味很浓,客房门已经烫手,说明大火已经封门,再不能开门逃生,此时应将门缝塞严,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在发生火灾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逃生,建筑物内或室内备有救生缓降器,救生滑道及绳索的,要充分利用这些器具逃离火场。

如今,随着我国消防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新型家用的消防器材应运而生,其中,世界500强成员企业中化蓝天自主研发了一种洁净气体灭火剂,全氟己酮,并推出专注家居灭火的冰象灭火宝,可以迅速扑灭火源,释放后不留残余物,而且,不会对人体、设备和环境造成任何危害,非常适合家用和车用场景,想买灭火宝的小伙伴可以试试哟~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